生态文明是责任,更是信念
环渤海新闻网专稿(王伊明)虽说天气寒冷,但公园里仍有游客。一个孩子正牵着一位老人的手,看人们移植树木。孩子问,是给大树搬家吗?老人回答是。孩子又问,它不冷吗?老人说,它在睡觉,它醒来的时候就是春天了。
老人用了一种形象化的语言,讲解了秋冬季植树的好处,而据林业专家解释,秋冬植树,确实有诸多优势,譬如经过夏秋的雨季,土壤墒情好;树木正处在休眠期,容易移动;再加上冬季雪水供给,错过了春旱,树木成活率高;还有就是经过春、夏、秋三季培养,苗木价格较低,易于推广。当然,我们正在进行的绿化攻坚并不仅仅是由于秋冬适宜植树。
党的十七大报告第一次提出了生态文明的概念,并把它作为现代化国家的一个标志。我们要建设循环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城市,如果没有林业作为支撑,没有大规模的植树造林作支撑,那么就只能任凭沙尘暴一次次袭击我们的城市、自然降雨量不断减少、城市生态环境不断恶化……所以说,没有大面积的植树造林、城市绿化,就不可能实现经济和人民生活的可持续发展。
当然,建设生态城市、城市森林,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遵化有个君子口,那里有位叫袁士祯的老人是全国第一个植树造林的模范,老人一生都扑在这项事业上了,如今几十年过去了,那个村的绿化率还是100%。现在我们造林绿化,不知比老人当年的条件好上几十倍,而绿化几十年,我们的森林覆盖率还不算太理想,不能匹配我们冀东明珠的身份。
造林绿化不是一件轻松的事,也不是遥不可及的事。深圳市去年底的森林覆盖率达到了46%,宁波市人均才3分耕地,森林覆盖率达到了51%。相比起来,我们的条件不知比他们好多少,我们人均2亩多地,如果包括山地、林地,面积就更广阔了。再比如,比我们这里气温低得多、植树环境差得多的沈阳市,仅用一年时间,就率先承办了世博会。沈阳城里有一个很大的花卉市场、花卉基地,人家能穿越700公里到唐山,再转程100多公里,把花卖到北京去,为什么我们不能做这些事呢?
经过近三个月的动员、准备、决战,我市秋冬季造林绿化取得了丰硕成果,按预订计划,各县区捷报频传,阶段性胜利已指日可待。但我们还应该清醒地看到,绿化攻坚,是我们建设生态城市的开始,只争朝夕,实现生态文明,不仅是责任更是信念。唐山北依燕山,南临渤海,气候温润,土地肥沃。虽不及江南的四季如春,但完全能够栽培包括多种南方树种。有各级政府的鼎力支持,有多年的种植经验,再加上地膜、大棚技术的推广、树木保暖措施的完善与全市人民美化家园的信心,唐山必然成为生态城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