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闫漪)昨日,记者从市人事局召开的优秀专家迎新春座谈会上获悉,在2008年,唐山成功招聘和配置各类人才3.5万余人,比2007年同期增长了80%。其中引进博士研究生33名,硕士研究生443名。唐山将努力打造全省最强、全国领先的人才综合实力。
据唐山市人事局党组书记、局长崔敬东介绍,2008年,唐山引进高层次、高技能和紧缺专业人才9831名,比去年增长一倍多。人才引进的档次和规模得到新的提升。全年建立6家“特邀院士工作站”,15名院士被市政府聘为“特邀院士”;引进博士研究生33名,硕士研究生443名。
据了解,2008年,唐山全面推进与国内著名高校合作,破解人才支撑不足的难题。一年时间里,唐山市人事局上京津,进清华,通过与京津、东北18所重点院校洽谈,邀请16批次专家、博士来唐考察。在唐建立高校研究生社会实践服务基地,选派博士硕士研究生来唐挂职。同时组织高层次紧缺专业人才培养。据了解,同重点高校联合培养港口管理、EMBA、港口航道工程、机械装备设计、船舶制造等专业的硕士班和专业班已开始启动。
为大力促进大中专毕业生就业,唐山不断完善促进大中专毕业生就业的政策措施,引导毕业生多形式、多渠道面向基层就业,2008年已推荐1.9万名应往届毕业生成功走上工作岗位。
在座谈会上,与会专家们针对人才引进、人才强市战略献计献策,提出了很多的宝贵意见。市委政研室副主任、博士田清旺认为,引进人才应不为高而为用,要根据唐山发展过程中的实际需要引进人才,这样,唐山的发展才会增加后动力。
专家观点
1 评剧皮影都应列入艺校教学计划
发言人:张俊玲 唐山市评剧团一级演员省突出贡献专家
近几年来,唐山市戏曲界人才引进滞后,唐山艺术院校生源严重短缺,一两年招不上来几个人,后备力量接续不上,造成目前唐山从事戏曲行业人员年龄老化情况严重,平均年龄接近50岁。戏曲界人才形势严峻。
现在北京、天津等地的高校均未设评剧班等,唐山作为评剧的家乡,即使想引进人才也无从谈起,因没有培养人才的地方。加上唐剧、皮影具有很强的唐山地方特色,不可能让外地单独为唐山培养这方面的人才。
基于这种情况,利用唐山本地的艺术院校培养戏曲人才成为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我特别希望在唐山的艺校建立适宜戏曲发展的科目,或是建立这样的专门院校,为本地培养具有唐山本地特色的戏曲人才,为己所用,这将对唐山戏曲后备人才的延续起到重要的作用。对于评剧的家乡来说,我们也有接续评剧“烟火”的责任。
我认为,如评剧班、唐剧班、皮影班,甚至乐亭大鼓都可以列入教学计划。使“三枝花”继续发扬。
据我多年的体会,生源短缺受很多因素的限制,其一是艺术院校学费高,其二是这个行业让很多人感受不到好的前途和远景。比如说,在唐山的戏曲界还有临时工,待遇低,这在很大程度上挫伤了爱好这一行业的从业者的信心。此外,一个艺术人才的培养是需要付出金钱的代价的,作为一个普通的家庭很难支撑,我认为,这需要政府拿出优惠政策,给予扶持,也可以采取定向招生的方式,让戏曲领域看到前景。
目前,唐山正在研究文化市场的发展,也将进行具体文化体制改革,希望能让唐山的戏曲从业者以及有志于从事这一行业的年轻人看到美好的前景。
2 高校整合莫丢传统优势专业
发言人:李学文 唐山师范学院博士
对于高校资源整合,我个人认为在进行高校资源整合过程中,千万不要丢掉我们具有传统优势的那些专业或那些学校。
唐山师范学校历史上的幼儿师范教育在国内是有相当影响的,上世纪80年代初期,国务院幼儿园每年都到唐山师范学校来聘幼儿园教师,唐山师范学院是和原来的唐山师范学校合并的,资源整合后,我们的优势不能丢掉。
另外,比如玉田师范的外语教学一直很有优势的,是否可以考虑建立一所外国语职业技术学院,一方面为唐山师范学院的外语专业学生提供就业机会,另一方面,随着唐山对外开放的加大,以及环渤海经济的迅速发展,培养专门的外语人才也将成为发展的需要。
3 解决医患纠纷需建立专门医患调解机构
发言人:崔建忠 唐山市工人医院副院长省突出贡献专家
医患关系是不可回避的问题,很多也造成了医务工作者巨大的心理压力,对静心工作很不利。
是不是可以学习外地的一些经验,建立一个第三方的调解机构,一旦发生医患纠纷,任何医院如果赔偿达到一定的限额,就无权处理医患纠纷,而是要上报到这个调解机构,由该机构来裁定。通过该机构实事求是的裁定,让患者理性、文明地解决医患纠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