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出招应对旱情
我市出台《2009年冬小麦春季管理意见》
环渤海新闻网消息 (记者杨铁良) 针对目前的旱情,市农业局组织我市小麦专家对丰润、玉田、遵化、丰南、滦县等五个县(市)区的冬小麦种植区进行了实地调查,并听取了有关县(市)区冬小麦生长情况的汇报。经过充分会商讨论,制定出台了《2009年冬小麦春季管理意见》。
我市冬小麦播期适宜,去年10月1日至10日播种面积占87%,10月15日基本完成。播后积温较为充足,冬小麦苗情总体表现为:个体健壮,群体充足,长势均衡。但也存在着不容忽视的的问题,一是部分麦田播种较早,长势偏旺,播后气温偏高,有旺长趋势;部分地块,播量偏大,麦田分蘖多,群体偏大。二是未浇封冻水的沙土地小麦种植区,普遍偏旱,严重干旱约有2至3万亩。据调查我市麦田一类墒面积占20.3%;二类墒面积占68.8%;三类墒面积占10.9%。各地要密切关注气候变化,跟踪调查土壤墒情,对麦田进行分类管理。
专家们认为,我市冬小麦播种面积156.81万亩,各地要根据麦田墒情、苗情等情况,因地制宜、因苗制宜,搞好春季管理。一是压麦、锄划和搂麦。土壤出现裂缝麦田可进行压麦,弥实裂缝,解冻后进行锄划,返青期进行搂麦。压麦、锄划和搂麦应该在晴天午后进行,一方面减少土壤表面水分蒸发,保住土壤墒情。另一方面土壤表面疏松,提高地温,使麦苗迅速生长。二是合理运筹肥水。对于受旱严重,分蘖节处于干土层中的麦田,早春土地解冻后要立即浇水保苗,同时适量施用氮素化肥,最好施用磷酸二铵,氮磷配施,能有效地促进次生根生长,春季分蘖增生,提高分蘖成穗率。浇水应注意要选晴天、暖天中午浇水,防止浇后结冰;浇水量宜小不宜大,以湿透干土层,当天浇当天渗完为宜。对于部分旺长麦田(苗总茎数达80万以上),应早春镇压麦苗,避免过多春季分蘖发生。起身期要酌情喷施调节剂,防止生育后期倒伏。在拔节期浇水施肥,追施尿素10至15公斤/亩。三是及时除草和防治病虫害。麦田除草一般在小麦返青后到拔节前,亩用苯磺隆10克加2、4-D丁酯25克进行喷雾,要严格控制用药量,喷药时要选择晴朗、无风的天气,防止药液飘移。
近几年我市小麦病虫害仅麦蚜和麦红蜘蛛发生较为普遍,其他病虫害如麦虹吸浆虫、小麦白粉病等有点片发生,各县(市)区要提前调查,及时预报,搞好病虫害的防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