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山抗震纪念碑
这座于1986年纪念抗震救灾10周年之际落成的建筑物——唐山抗震纪念碑,建设在市中心新华道以南(建设路和文化路之间)纪念碑广场内。纪念碑由主碑和副碑组成。主碑碑座高3米,碑身高30米,由4根相互独立的梯形变截面钢筋混凝土碑柱组成,主体上端造型有四个收缩口,犹如伸向天际的巨手,象征人定胜天。碑身四周高1.5米处,为8幅花岗岩浮雕,象征着全国四面八方的支援。浮雕记述了地震灾害和唐山人民在全国支援下抗震救灾、重建家园的英雄业绩。在碑身高8.5米处镶有一块长3.86米、宽1.6米的不锈钢匾额,上刻中共中央原总书记胡耀邦题写的“唐山抗震纪念碑”七个大字。主碑和副碑建在一个大型台基座上,台基四面有四组台阶,踏步均为4段,每段7步,共28步,象征“7·28”这一难忘的时刻。
唐山抗震纪念碑及其广场是唐山人凭吊罹难同胞、缅怀抗震英烈的庄严场所,也是纪念祖国生日、张扬理想信念的集会之地。1996年和2006年,在纪念唐山抗震救灾20周年和30周年之际,江泽民同志、胡锦涛同志分别代表中共中央、全国人大常委会、国务院、全国政协和中央军委向唐山抗震纪念碑敬献了花篮。
入选评定词
作为一个重大事件的记录者,唐山抗震纪念碑的各个组成部分都极富纪念意义。巍峨的立柱指向苍穹,昭示着抗震精神的不朽和崇高;坚实的底座厚重沉实,彰显着这座城市的坚韧和刚强;庄重的四面八块浮雕,铭记着全国人民的大力支援。它是唐山能力、魄力和韧力的展示,也是唐山信念、道德、人性的张扬,更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诠释。它以独特的设计和深刻的寓意,成为唐山人心中的壮丽图腾,也成了最能体现城市内涵的标志性建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