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31日,经过整整80天的治疗,唐山首位解锁工程的受益者小波(化名)终于回家了。
2009年春节前夕,唐山市金色家园社区工作人员拨打了本报热线电话,说社区内有一位精神病患者终日铁锁加身,家庭也非常困难。1月14日,本报以《后妈无私母爱7载庇护铁锁儿》为题,报道了精神病患儿小波的后妈张国霞7年里用无私母爱养育他成长的故事。
在之后的日子里,小波到了众多读者的关注。1月20日,河北省第六人民医院的医生亲赴唐山,接小波到保定接受治疗,小波也成为了解锁工程唐山首位受益者。经过80天的治疗,昨日小波病情好转回家了。
昨日上午11时许,记者在省六院的救护车上见到了小波。虽然他衣衫单薄,但精神状态很好。与几个月前相比,小波思路清晰了很多。“你这是去哪啊?”“回家。”“回家高兴吗?”“高兴。”“为什么高兴?”“能见到爸爸妈妈。”“见到爸爸妈妈要干什么?”“帮他们种地。”面对记者的询问,小波的话虽然很短,但是比较有条理。
中午12时左右,小波终于回到家里,见到了妈妈张国霞。“儿子,你胖了。在医院里没惹医生生气吧,听不听话?”张国霞有些激动,她拿出准备好的毛衫给小波套上,这时小波的父亲胡振起从外面进来,“我到村头去等了,还是走岔了。”
省六院的医生除了将小波送回家,还特意为他带了3个月的药。临走前,医生对胡振起交代了药物的用量、用法,还叮嘱他一定要让小波融入正常人的生活,尽量让他干些力所能及的活。记者了解到,医院对小波进行的只是短期治疗,之后一段时间,小波还要进行药物治疗和康复功能训练。张国霞说:“大恩不言谢,我们全家人永远忘不了社会上好心人对我们的帮助。谢谢医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