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环渤海新闻网>唐山>综合新闻 正文

唐山开展“健康唐山 幸福人民”行动纪实

  http://www.huanbohainews.com.cn   2009-05-17 23:34 来源:环渤海新闻网  

为百姓幸福奠基
——我市开展“健康唐山、幸福人民”行动纪实

 

  环渤海新闻网专稿 (本报记者 郑媛媛)

  初夏的唐山,“健康唐山、幸福人民”行动开展得格外火热。

  这项旨在打造健康城市、促进幸福之都建设的行动,紧紧围绕五大工程、二十个项目和今年确定的80项重点任务展开。

  这是一项被写入市委八届五次全会报告的行动,被列为改善民生攻坚重点的行动。在全市国民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中,在市政府实事工程中,在各级党政领导班子年终目标考核中,“健康唐山、幸福人民”都成为一项最突出的内容。

  “健康是幸福,健康是生产力,健康是民生之基!”今年2月19日,省委常委、市委书记赵勇在全市“健康唐山、幸福人民”行动电视动员大会上,向全市人民吹响了全面启动“健康唐山、幸福人民”行动的号角。

  健康,百姓幸福的基础。从这一刻,唐山追逐它的信念坚若磐石!

  其实,这种强烈的讯息从2008年10月就开始在我市传递。为进一步把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成效转化为全市人民健康幸福的实际成果,市委、市政府与中国医药卫生事业发展基金会共同发起了“健康唐山、幸福人民”行动,成立了由王彦峰理事长和省委常委、市委书记赵勇任顾问,市长陈国鹰任组长的“健康唐山、幸福人民”行动领导小组。

  从今年2月动员大会后,“健康唐山、幸福人民”行动随即在全市铺开。

  “教育之石”更新理念

  行动启动后,一时间,各种健康讲座、义诊宣传迅速深入到医院、社区、农村、校园、机关、企业及家庭。全市各大医院开展了“健康教育、护理先行”活动,创新了一名医生与一个患者结对子的“1+1”健康教育模式和一名医生与一名老干部结对子的“1对1”的敬老服务模式;加强健康教育处方的制作和发放力度,精心制作健康处方300多种,发放200多万份;各医院在各病区设置健康教育专栏,开设门诊健康教育咨询台和咨询热线,加大健康教育在医院的宣传力度;举办健康知识讲座,对医务人员开展健康知识培训,培养健康教育骨干;组织医务人员深入到社区向社会群众举办知识讲座,开展健康咨询和义诊。聘请国家知名专家为党政机关干部讲授健康教育知识。

  “健康”成了百姓口中出现频率最高的词语。“以前想吃啥就吃啥,也不知道吃啥才健康,现在有专家给咱做健康饮食指导,真是太好了!”听了常见病健康讲座的福乐园社区居民王秀清兴奋地说。我市还扩展教育渠道,开通了“唐山健康教育网”,方便市民及时了解健康信息和常识,从中受益。

  “服务之石”夯实根基

  健康服务工程是行动中最关键的工程,直接关系到老百姓的切身利益。以健康服务为核心,我市在这方面着力探索、实践、创新了八个工作模式。即:完善健康服务模式、疾病防控模式、居民信息管理“三个一”模式、社区双向转诊模式、农村卫生三级分诊模式、慢性病干预模式、城乡医疗资源互动模式、农民进城就医无障碍模式。

  完善健康服务模式——投资4.7亿元新建市工人医院外科手术楼、市人民医院肿瘤大楼、市第二医院门急诊手术综合楼、市妇幼保健院门诊综合楼等一批重点项目建设。这四项工程将增加床位1000多张,提高了医院的承载力,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住院难问题。

  疾病防控模式——投资7592万元用于建设市、县两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9个,进一步加强了疾病预防控制能力建设和疫情网络建设,确保疫情报告更加快捷准确,不断提高对手足口病、甲型H1N1流感等传染病的监测、预警、处置能力。计划免疫保持了高接种率,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均在98%以上。扩大了计划免疫接种的病种数量,由过去计划免疫免费接种的“五苗、七病种”扩大到“十一苗、十二病种”,使更多的人群受益。

  居民信息管理“三个一”模式——争取为全市每人每年体检一次,为每人建立一个健康档案,为每人指定一个健康计划。在全市完成了有史以来的居民现状调查,第一次获得全市高血压、糖尿病、脑血栓、脑出血等患病人数的准确估计;第一次摸清楚全市城乡吸烟、饮酒等慢性病高危因素的分布情况;第一次获得全市城乡居民生活质量的准确评价。居民体检工作已在试点单位全面展开。迁安市、路北区投入专项资金及早落实了慢性病干预项目,为辖区居民每人建立起一份电子健康档案工作。

  社区双向转诊模式——投资2475万元改扩建高标准的30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00个社区卫生服务站,实现了社区人口全覆盖,基本形成了城区居民就医15分钟服务圈。已有近1/3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纳入了医保定点范围。印发了《唐山市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六统一标准》和全市统一的《家庭健康档案》和《个人健康档案》文本,对全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社区居民健康档案进行规范化管理。所有这一切,都为实现“小病到社区、大病进医院、康复回社区”的双向转诊模式打下了坚实基础。

  农村卫生三级分诊模式——构建以县级医院为龙头、乡镇卫生院为骨干、农村卫生室为基础的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投资2.27亿元加强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建设,已建成高标准乡镇卫生院135个,村卫生室5900个,形成了“一乡一院,一村一室”的医疗卫生新格局,为推进三级分诊的医疗模式奠定了基础。同时,进一步完善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全市16个县(市)区全部纳入了国家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补助范围,覆盖农业人口496万人,参合农民为467.83万人,参合率达94.3%以上,住院补偿比达36%,大病统筹基金达90%以上,有效解决了农民看病贵问题。(下转第六版)牗上接第一版牘慢性病干预模式——完成了3434人的“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高体重”四高危险人群筛查工作。根据调查结果,组织开展了高血压、高血脂、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等常见慢性病干预措施宣教活动,对常见慢性疾病人群采取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努力做到让人民群众不得病、少得病、不得大病、晚得大病。

  城乡医疗资源互动模式——为解决农村医疗卫生技术力量薄弱的难题,制定实施医疗资源互动以城带乡战略。制定出台了城市较大医院医师支援农村政策和乡村医务人员到大医院进修学习的安排意见,采取了城乡结对帮扶等举措,引导优质医疗资源向农村倾斜,让更多的农民不出家门就享受到优质的医疗卫生服务。3月2日,“千名医师下基层”活动启动,今年选派300名市区较大医院的医疗技术骨干,分期、分批、逐级深入到基层医疗单位和机构进行会诊和业务指导,帮助提高基层的医疗服务能力。

  农民进城就医无障碍模式——加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信息平台建设,目前全市16家市级定点医院与各县(市)区新农合管理中心全部实现了微机联网,使患者在市级定点医院就医更加方便快捷,做到“入院即报告、出院即报销”,进一步解决了看病难问题。

 [1] [2] 下一页
稿源 唐山劳动日报 编辑 郭雪
.
相关新闻:
健康阳光行动一对一   09-05-13
唐山大中学生同台竞技街舞、健身操   09-05-11
8所小学弱视儿童在校可享受免费治疗   09-05-08
乔屯街道开展“我的健康我做主”签名活动   09-05-08
.
 
.
 
热点新闻
·唐山举行纪念李大钊诞辰130周年音乐快闪活动
·我市收听收看全省经济工作推进会
·10月29日开通33路、71路、72路, 调整16路公交线路
·北京理工大学与唐山市政府合作办学!北京理工大学唐山研究院揭牌
·市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召开“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学习调研成果交流会
·11月15日,煤医道露天占道市场开始全面取缔
·唐山组织收听收看省塞罕坝机械林场先进事迹报告会
·唐山召开主题教育暨专项整治工作推进会议
·唐山户外劳动者驿站正式启用
·中央大道——原唐古路(二环路—唐山市第二十八中学)翻修改造全幅断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