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心让座”系列报道(三)
让出一个座位,收获更多感动
环渤海新闻网消息 本报“爱心让座”系列报道刊登以后,在读者中引起了强烈反响。他们通过信件或是热线电话讲述自己乘坐公交车时发生的小故事,普遍表达的感受是:给需要帮助的乘客让座,是一种社会公德,是社会文明进步的表现。一个简单的让座行为,几句朴实的话语,给别人提供的不仅是方便,更多的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爱和温情。
我市如今正在开展“爱心让座,排队乘车”活动,据公交部门的统计,截至目前已发放“爱心伞”1200余把,出动服务志愿者700余人次,很大程度上增强了乘客文明乘车的意识。用一位年轻乘客的话说,“现在乘公交车,你要是不给老人让个座位,自己都觉着不好意思!”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这是一种人性美的升华,是建立在对生命和生活的尊重及理解基础之上的道德规范。人与人之间多一份这种尊重和理解,社会就会多一分和谐,生活就会多一分温暖。(记者金鹏、大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