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当击水三千里
——迁安市杨店子镇干部群众不负重托、不辱使命,倾心服务“大西区”建设纪实
环渤海新闻网专稿(田艳林)
这是全省推进工业聚集区建设现场会上的一幕——去年底,来自全省各市县、各部门的领导汇聚迁安。在参观“大西区”时,高大的厂房、平坦的园区路、火热的建设场面,让与会代表真切地感受到了迁安推进工业聚集区建设取得的巨大成就。与会代表不约而同地发出由衷的赞叹:“迁安的理念新、气魄大,给人震撼!”“我们要对标先进学迁安!”
听到这样的赞叹,每个迁安人都引以为豪,迁安又站在了新的起点,抓住了难得的历史机遇。
听到这样的赞叹,杨店子镇的党员干部,除了自豪,还有欣慰,在“大西区”的主战场上,他们不负重托,不辱使命,创造了值得称道的业绩。
回首一年来的拼搏历程,杨店子镇党委书记李超说:“我们能够完成迁安市委、市政府交给的任务,为‘大西区’建设作出应有的贡献,离不开我们必胜的信心,离不开我们苦干实干的作风,离不开党员干部身先士卒,离不开市直有关单位的鼎力配合,更离不开广大群众的理解支持。”回首2010年,镇长彭海军更是无限感慨:“以人为本、干群同心是我们制胜的法宝。‘大西区’对我们是考验,更是机遇,建设‘大西区’的号角激发了我们的斗志,磨练了我们的意志,增长了我们的才干!”
“48小时完成经十三路清场,10天完成京秦高速迁安支线1500亩征占拆迁。”他们雷厉风行,勇往直前,交出了一份出色答卷
1天突击、2天扫尾,48小时内即完成经十三路174亩土地征收和清场;
2天完成经十二路136亩土地征收和地上附着物清理。7天完成蚕姑庙村51户拆迁;
5天完成经十一路500亩土地征收和地上附着物清理;
7天完成经十四路土地征收223亩,拆除各类房屋10处;
10天完成京秦高速1500余亩土地征收清场和63户民宅拆迁;
……
在“大西区”建设进程中,他们舍小家、顾大局,发扬特别能组织、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的工作精神,多次转战,多点开花。靠雷厉风行的作风,靠勇往直前的精神,短短一个月时间,合计完成道路占地、土地收储5100余亩,拆迁民房500余处,拆迁企业40多家,为京秦高速迁安支线工程的顺利开工作出了突出贡献。
这串枯燥的数字背后,饱含着杨店子镇党员干部的艰辛劳作和无私奉献。“夏天,我们的脸是黑的,晒的!冬天我们的脸是红的,冻的!”从三伏到三九,酷暑严寒改变着他们的“肤色”,但永远改变不了他们坚定的信念和敢打必胜的决心。他们靠超常的付出,创造出了非凡的业绩,为魅力“大西区”出色奠基。
“当对胜利充满渴望和期待时,胜利就离我们越来越近。”他们信心坚定,上下同心,迎接挑战
迁安市委四届九次全会确定的“四五”转型攻坚计划让人鼓舞,“大西区”战略更让杨店子镇干部群众振奋。
尽管期待已久,但“大西区”的建设速度、建设规模,远远超过杨店子镇干部的想象。他们肩上的任务异常艰巨,时间紧迫,不容半点迟疑。“我们知道新的建设高潮马上到来了,但没想到如此猛烈!”“想都没时间想,犹豫都没来得及,我们就投入了一场场战斗。”镇干部说。
为加快发展,为改善百姓人居环境,一项项任务接踵而来,车辕寨拆迁、“大西区”内村庄拆迁和连续启动经十一路等6条园区路的修建。面对一项项随时而来的任务,杨店子镇党员干部没有退缩,迎难而上。
作为这场战斗的指挥员和战斗员,李超的记事本上写着这样一句话“当对胜利充满渴望和期待时,胜利就会离我们越来越近。”他深知,要打赢一场场战斗,完成一项项艰巨任务,最需要的是必胜的信心。他坚持从自身做起,从班子成员做起,把必胜的信心传递给每个人。
于是,他一遍又一遍地给全镇干部群众讲形势、讲环境,建设“大西区”是迁安市委、市政府的重大决策,事关迁安未来,杨店子镇地处“大西区”的核心地带,全镇人民是最直接的受益者。他给全镇干部讲责任、讲使命:“我们赶上建功立业的好时候,时不我待,每个人都要不辱使命。”
不仅是讲,更重要的是行动。在整个“大西区”攻坚战中,除了身先士卒,率先垂范,党委书记、镇长坚持第一个到岗,最后一个离开,细节中传递信心与力量。
“同时在六七个战场作战,很多干部转战多地。”他们行必责实,不讲条件,不计代价,用实干把美好蓝图变成现实
“去年9月6日早,召开机关全体会议,安排经十三路征地拆迁工作。副镇长王立松负责蚕姑庙村南收储土地。镇人大主席宋俊和、组织委员贺卫东负责蚕姑庙村51户拆迁,副镇长刘广欣带队收储600亩首钢矿业公司项目占地,副书记李昕升负责刘东庄拆迁及村北土地清场,副镇长邵寿林负责湾子村拆迁,镇人大副主席刘金负责经十四路、纬十二街征地清场,宣传委员李冠娥负责后勤保障、宣传发动及机关事务。9月8日,经十二路、十三路已具备进场条件。”
“9月25日,王立松、刘广欣开始收储蚕姑庙村、任官营村土地。召开高速占地涉及的12个村书记、主任会议,安排部署征地拆迁工作。贺卫东负责钢城路以南高速占地,宋俊和、李冠娥负责韩官营村高速占地及拆迁,武装部长宋瑞林负责韩官营村以北高速占地及拆迁。”
在镇长彭海军的笔记本上,记满了这样调兵遣将的记录。从8月底开始,这样的记录就有20大项,记录着节奏,记录着效率,同时也记录着全镇干部的奋斗历程。彭海军说:“经常有六七个‘战场’同时进行,有时都没人可用。很多时候是这边还没完,又被调到那边。”
“9月6日至9月12日,仅用7天时间,蚕姑庙村51户民房全部拆清,赢得了拆迁第一仗的胜利。9月20日至10月5日,转战京秦高速迁安支线征地拆迁,10天即完成韩官营村200余亩土地征收清场和53户民宅拆迁。”这是镇人大主席宋俊和的工作轨迹。
远不止一个宋俊和!在半年多的各个战斗中,像宋俊和一样转战的镇干部比比皆是。贺卫东在完成蚕姑庙村拆迁后,又转入京秦高速迁安支线征地,任务完成后,又转入朱官营村二次拆迁,在一个月的时间里完成拆迁118户。副镇长刘广欣负责经十一路涉及企业拆迁,完成后转入园区土地收储。副镇长王立松重点负责园区内的土地收储工作,每天有10多个小时要坚持奋战在第一线……
“带来镰刀为群众收秋,帮着占地拆迁户放树、卖玉米。”他们以人为本,从群众利益出发,凡事为百姓着想,实现干群同心,合力攻坚
去年9月4日,副镇长刘广欣负责收储朱官营村土地。600多亩地的庄稼快到收获的时候,他们带着组员换上工装,带来镰刀,帮老百姓收秋。后来,人手不够,又从外地雇来很多帮工,把百姓的庄稼收好,送到家里。经十三路、高速路清场时,涉及成材树木很多,镇村干部积极联系放树人员,及时联系买家。韩官营村拆迁,多数农民刚收的玉米大量存在家中,因拆迁没地方保存。镇人大主席宋俊和、村书记孔令山多方联系,最终促成老百姓的60吨玉米高于市场平均价销售给附近的养殖场。就是这种一心一意为群众着想,一心一意为群众解决现实困难的态度,赢得了群众的信任,10天即完成京秦高速1500余亩土地征收清场、63户民宅和18户企业商铺的拆迁。
高速工程涉及到上午村10户拆迁。虽然只有10户,但是情况比较特殊。10户都是近几年盖的新房,家庭条件都不是很好,有3户准备近期结婚,有1户家有心脏病患者。在这样的情况下,在评估结果公示之前,武装部长宋瑞林带领包村干部多次到现场查看,耐心细致地宣传解释有关政策,商谈解决办法,促使这10户1天内就全部签了拆迁协议,3天主动拆清。
蚕姑庙村党支部书记孙学功,从自身做起,带领党员干部和亲属带头签了拆迁协议,并积极帮助拆迁户租房、搬家、拆除门窗等。湾子村118户拆迁,村委会主任张少才披星戴月,利用早晚到这些人家里,苦口婆心、耐心细致地做工作,最多的户他去过30多次。
“半年没休过节假日,80多岁老父亲住院两次没时间看。”他们甘于奉献,真情付出,为“大西区”奠定和谐之基
去年9月12日早晨四点多钟,宋俊和来到了蚕姑庙村,发现贺卫东和刘兴国正在设备上睡觉。宋俊和叫醒他们说:“你们来得怎么这么早啊?”贺卫东揉了揉眼睛回答道:“昨天晚上清墟,刚干完,有点儿累。”
中秋节那天,看大家太辛苦,镇里准备给大家过个节。可聚餐却也变成了督战,没人喝酒,吃完了又奔赴各个战场。对此,书记、镇长至今还满怀愧疚。
崔海民,镇财政所长,一直战斗在征地一线,82岁的老父亲,在这期间住过两次院,一次21天,一次15天,但他一次也没能抽出时间去看。
镇农办主任胡密,拆迁中老父亲遇车祸去世,仅回老家两天处理完父亲的后事,便又来到拆迁第一线。党政办干事白洪金,家距离市里比较远,为了准时参加任务,每天早上四点就起床去城里赶通勤车。
所有这些,百姓看在眼里,记在心上,胜过千言万语,他们把对迁安市委、市政府“四五”转型攻坚计划的认可、对“大西区”美好前景的期盼,化作了巨大的支持。他们不问补偿标准,不讲代价,同意政府“先施工、后放款”的工作原则。韩官营村村民鲁翠兰60多岁,儿子有病,有两个孙子,但听说为“大西区”拆迁,主动搬到儿媳妇娘家去住。韩官营村村民孔祥云老两口儿都80多岁,全力配合,还说,我们绝不拖后腿。他们——杨店子镇的干部群众,是“大西区”的基石,必将牢固撑起魅力西区大厦!
会当击水三千里。“大西区”承载着梦想,寄托着希望。2011年的建设任务更加繁重和艰巨。新的征程已经开启,杨店子镇各级干部和广大人民群众将唱响“全力加速、全面创优”主基调,站在新起点,合力求跨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