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绿 变靓 变新
——迁安城镇面貌三年大变样回眸
环渤海新闻网消息(张志江、实习生韩鹭)
包饺子、贴春联、放鞭炮,喀麦隆女孩艾迪在迁安度过了一个难忘的兔年新春。“我深深地爱上了这个城市,他现代、便捷、宜居,让我着迷。”艾迪用略显生硬的中文说。和艾迪一样,许多来迁安的外地人都会被这个城市所吸引,就连久违故乡的迁安本地人也为这些年的变化所震惊。“我都快不认识这个城市了。”在外地工作了四年的迁安人张艳青说。
这一切都归功于“三年大变样”的科学决策。三年来,为了让城市变得靓丽、宜居,迁安先后完善48项总体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及专项规划,投资308亿元,实施各类城建项目184项,1208平方公里的冀东大地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
变绿,城市环境质量明显改善。本着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绿水青山的发展理念,迁安下大力气开展节能减排,倾力打造绿色迁安。经过三年的努力,全市建成区绿地率达到42.09%,绿化覆盖率达到44.84%,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18.92平方米。列入省控范围的17家企业的污染物排放均达到国家和省相关标准要求,城市空气质量达到和好于环境空气质量二级标准天数达到350天以上。同时,积极推进全域公园化战略,按照“在田园中建城市、在公园中建社区、在花园中建企业”的思路,规划建设总长113公里的“三纵一横”4条绿道。将绿道两侧1公里范围列为禁伐区、禁采区和禁建区,促进生态保护和高效农业、立体林业、旅游农业的发展。
变靓,城市建设彰显人文情怀。按照“完善功能、提升形象、彰显品位”的要求,把燕山大路、钢城大街作为河东区两条重要的城市景观轴线,把滦河、三里河景区两侧作为重要景观带,实施“十大标志性建筑”和重点开发工程,建设“两轴两带”景观,强化迁安印象。目前,滦河特大桥等一批标志性建筑正在加快建设,第二行政办公中心、迁安体育中心、黄台山景观塔等项目年前可完成规划设计、招投标工作。同时,迁安还在塑造文化名城上下功夫,将迁安历史文化元素和纸文化、酒文化、钢文化等产业文化融入城市建设,增强公共建筑的文化性、地域性和时代性。先后投资8.1亿元,实施了迁安博物馆、三里河生态走廊、文化会展中心等工程,使之成为体现迁安文化底蕴的标志性景观。
变新,打造产业新城和创新智城。如何实现1208平方公里的和谐发展,实现产业发展与城市发展的共赢,为此迁安建立了“中心城区—城镇组团—农村社区—特色村”的四级发展体系,加快推进全域城镇化进程。重点在西部工业聚集区规划建设杨店子社区、木厂口社区、潘庄子社区等4个新型农村社区和沙河驿城镇组团,加快推进29个村庄的拆迁撤并工作,促进“产城融合、镇园一体化”进程,为打造全省首批千亿级工业聚集区创造良好环境。创新为城市发展的活力之源,为增强城市后劲,迁安还大力实施科技创新工程、人才引进工程和人才培训工程,不断增加城市建设过程中的科技含量,更新城市发展理念,提升城市整体建设水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