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网讯(记者 张奇玥)8月6日下午,不少途径沈阳中街爱心献血屋的市民都会看到这样一幕——一名被晒得黝黑的小伙子正忙着向过往的行人宣传无偿献血。只见他内穿自行车赛车服,外披河北省志愿者红马甲,身后一辆 “山寨”版的“大赛”自行车,车上立着27本红彤彤的献血证和一本无偿献血荣誉证书,如果遇到的不是漠然的表情,还会被他热情地建议到献血屋里看看……这一切都在时尚气息浓厚的中街商业街上显得格外的引人注目。那么,他——是谁呢?别急,沈阳网马上给出答案!
其人:闯过鬼门关 走上感恩路
冯波,哈尔滨人,目前在唐山工作,时年35岁,中国红十字会志愿者、中国造血干细胞志愿捐献者、全国无偿献血金奖获得者。2002年第一次献血,2006成为中国造血干细胞志愿捐献者,2008年9月开始,坚持每月捐献一次血小板,至今已有27本献血证、33次献血证明。由于他的职业是理发师,网友称他为唐山“最美理发师”。 2011年8月1日,他从唐山启程,计划独自一人骑自行车到哈尔滨,沿途宣传义务献血。
或许是上天贪玩,让冯波有了常人难以想象的经历,撇开家庭变故不说,仅车祸就遇到两次,不过与2000年的一次遭遇相比,这些还称不上严重。十一年后的今天谈及当时,冯波只是轻描淡写地一句:“那一年家里用的是蜂窝煤,结果有一天晚上煤气中毒了,只记得当时是去上厕所,然后就没了知觉,抢救了一天算活过来了……”而这场事故也成为冯波人生的一个转折点。“被抢救过来之后,我就一直想——如果没抢救过来,我不就死了么,什么都没留下。”冯波非常感谢救了他的唐山人,总想着法儿回报,自己没钱,后来选择了无偿献血。他先后于2002年和2008年3无偿献血两次。当他了解到,只要身体健康,正常人每个月都能捐献血小板,便从2008年9月开始每月捐献一次双人份血小板,无偿献血甚至成为他为自己庆生的一部分。
其行:千里骑行俩原因 一做宣传二做榜样
冯波在唐山理发每月都有着不错的收入,可唐山却没有他的家人。“孩子跟爷爷奶奶住在一起,现在在哈尔滨上学,明年就要参加中考了,这次回哈尔滨有一个目的就是看看他,听说他学习成绩又进步了,进入了年级前30名,我担心他太拼了,累坏身体……”冯波说到儿子时,脸上从来都是笑容,似乎忘记了自己是一天骑了11个小时、200多公里才在一天之内赶到沈阳的。
“我估算了一下,从唐山到哈尔滨大约1100公里,不过所骑的路程要远远超过1100公里,因为我每路过一个大城市都会偏离原定路线,到那个城市的中心血站或者跟随采血车去宣传、呼吁大家无偿献血,这也是我选择骑车回家的理由之一,骑车回家能接触到更多的人”冯波告诉记者。而实际上,这一路上冯波遇到的每一个人都可能成为他宣传无偿献血的对象,包括路上与他聊天的骑友、为他指路的热心人、还有给他提供房间的旅馆老板……“我在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告诉大家献血对我的身体没有影响——我人在这儿;从唐山出发一路所骑的车在这儿;27本献血证在这儿;不同城市给我留下的签名在这儿,这么多东西摆在眼前谁都知道献血对人体无害了”冯波说。与宣传无偿献血相比,冯波千里骑行的第二个原因就显得比较“小家子气”了。冯波表示,我不对儿子说教,而是通过行动去感染他,这次千里骑行回家,这辆自行车就是给他的礼物,希望他看到这个礼物就能想起老爸这段千里骑行的经历,看到老爸的毅力、坚持和感恩。
其愿:理发工具装进行囊 希望途中派上用场
冯波告诉记者,自己出发装行李时可谓精挑细选,原本只装了帐篷、充气床和修车工具,后来又把理发工具装了进去,不是怕这段时间生疏了技艺回去丢了工作,而是希望途中能有机会展己所长,在福利院做个义工,帮人打理一下头发。可惜一路上种种原因使这个愿望都没能实现,就这样心中带着小纠结来到了沈阳,而沈阳也没让他感到失望。
在沈阳网和沈阳青春志愿者协会的帮助下,冯波终于在沈阳如愿以偿。6日一大早,冯波就来到沈阳康利敬老院为这里的老人理发。理发时,冯波还向老人们介绍自己一路的见闻为他们解闷,风趣的语言、认真的态度和娴熟的技巧一下让冯波增加了20多个新“粉丝”——“小伙子剪头仔细”、“你看剪得多好”、“剪完后年轻10多岁”老人们称赞道,“那当然了,我可是职业的啊”冯波一句“不谦虚”的回应又引来老人们一阵笑声。一位姓刘的老人理发之后感叹道:“很久没有专业理发师给我们剪头啦,这次剪的比哪次都好,不知道这小伙子下次还啥时候来?”
其感:沈阳好人多 希望献血能被父母认可
在冯波的行囊里还装有一个小本,封面上写着“骑行日记”,里面记录着一路上的点点滴滴。其中一篇写着这样一句“还没到沈阳就感到了沈阳人的热情,谢谢沈阳人”冯波解释说,一路上自己在通过行动感动别人,也在被别人的行动感动,每到疲惫的时候、每当觉得自己到极限的时候,总能受到别人的鼓励,让他再燃热血。
冯波告诉记者,一路上自己在被别人感动的同时,也在被别人误解。有人不理解他的行为,认为他是为出名、为赚钱、甚至认为他傻;别人误解他可以无所谓,但他最希望能得到父母的理解和认可。冯波表示,由于自己生于农民家庭,虽然无偿献血已经30多次,却从没敢和父母说,怕老人无法理解自己的行为而无谓担心,这次回家希望能够用所得到的荣誉和一路上大家对他的支持来说服父母,让他们知道自己不是疯、不是傻,而是心系感恩;回报社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