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恩雷锋
环渤海新闻网专稿(艾立起)
雷锋,一个把年龄定格在22岁的年轻士兵,他的事迹成为我们永远学习的榜样;他的精神,成为中华民族的道德经典。我们是雷锋精神的见证者、传承者、实践者,更多的时候,我们是雷锋精神的受益者。所以,生活在我们这个时代的人,应当永远感恩雷锋。
在我的学生时代,受“读书无用论”影响,同龄人能上初中的不足50%,上到高中的不足10%。即使上学,也是徒有虚名,基本受不到规范的教育,学不到系统的知识。1973年,我读高中的时候,正值纪念学雷锋活动开展10周年,也是我平生头一回比较全面地了解雷锋同志及其精神。从此,雷锋同志关于学习上要发扬“钉子”精神,有一股“钻”劲和“挤”劲的论述对我教育很大。一时间,“钉子”精神成为我读书学习的强大动力。当时的教材不正规,我就找到“文革”以前的老教材偷着看;在学校不能正常学文化,我就利用放学后的时间在家自习。尤其是关于语法、逻辑、修辞方面的知识,完全是自学的,并且至今我在写作中仍然吃它的“老本”。
我人生中经历的第二个学雷锋高潮是1977年。粉碎“四人帮”后,思想领域全面拨乱反正,全国学雷锋活动如火如荼。那年10月,我到北京军区报社送稿。在火车上站了一夜后,精神疲惫不堪,到北京后转乘电车时,竟睡着了,到终点下车时,慌忙之中,将军用挎包遗忘在车上。这时,售票员紧追过来,经过对证,将包递到我手中。33年前的事,至今想来仍然心有余悸并心存感激:挎包里装着战友让我代买手表的200元钱,这个数目相当于我当时两年半的津贴费!
我选择并坚持写点小东西也与雷锋有关。我刚入伍时,觉得学雷锋做好事就是打水、扫地、帮炊事班做饭等。后来,参加师里的培训班,有幸认识了在电影《雷锋》中童年雷锋的扮演者,当时是部队的一位排长。他告诉我,发挥自己的特长,写文章宣扬先进、弘扬正气、反映部队建设的成就也是学雷锋做好事。在他的启发下,我开始了新的尝试:指导员汇报连队学雷锋的典型事迹时,我帮忙整理材料;连里、营里学雷锋的典型发言材料,我也跟着起草;后来,我到团政治机关当宣传干事,更是天天离不开写作。从此,写作成为我人生的重要职业,这条路到现在一直走着。这些年来,无论是写新闻稿件,还是写内部材料,不断接触到学雷锋的先进典型,在总结、宣传、报道他们的模范事迹的同时,自己总是第一个被感动、受教育。
感恩雷锋,感谢他为我们树立了道德楷模;感谢他的精神为我们开拓出一个风清气正的美好人间;感谢他的精神教育影响了一代又一代,培养了大批的传承者、后来人。
感恩雷锋,感谢他对华夏儿女最珍贵的馈赠;感谢他对人类文明最“给力”的涵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