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环渤海新闻网>唐山>县区报道>开平 正文

唐山:开平区开展基层文化建设活动综述

  http://www.huanbohainews.com.cn   2012-03-21 8:56 来源:环渤海新闻网  

春色满园关不住
——开平区开展基层文化建设活动综述

  环渤海新闻网消息(李志全、宋小婕)

  “外环大桥空中过啊,飞虹跃彩绕村头。绿树成阴、清街亮道,前屈庄人啊欢乐幸福多!……”每当夜幕降临,华灯初上,开平镇前屈庄的小广场上就开始热闹起来,唱歌、跳舞、扭秧歌……台上演员吹拉弹唱,台下观众鼓掌叫好。

  自家门前看演出,广场舞台展风采。近年来,开平区在加快经济发展的同时,致力于繁荣基层群众文化建设,把发展特色文化作为提升开平品位、树立区域形象的一项战略举措,不断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努力搭建多元化基层群众文化活动平台,广泛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形成了“天天有活动,月月有演出,人人都参与,无处不欢乐”的喜人局面。

  沃土

  “深入挖掘整理开平厚重的历史文化积淀,将石城文化、古镇文化和近代工业文化注入城市发展理念之中。依托老城改造,逐步恢复城市记忆,规划设计一批延续历史文脉、体现传统风貌、展示古城品位的特色街区,打造开平现代文明与古朴魅力相交融的独有特质。”在中共开平区委八届二次全体(扩大)会议上,开平区区委书记和春军的一席话引起了与会者的强烈共鸣。

  经济是“形”,文化是“神”。

  经济发展了,文化就要跟上,如此才能“形神兼备”。

  对于文化建设,开平区从来不乏真金白银的投入。占地1800平方米,集展览室、活动室、排练室、阅览室、信息资源共享分中心等为一体的开平区文化馆和图书馆是这个城区造型新颖、引人瞩目的“文化地标”,也是开平人茶余饭后流连忘返的“文化新宠”。

  去年7月,投资100多万元改造升级后的开平区数字影院正式开业,无论是视觉效果,还是听觉效果,都让广大观众感受到是跟全国、全球同步的一个文化盛宴。“原来想看电影还得跑市里去挺远的,我们家就在影院对面,这回看电影方便多了。”家住普光南里社区的王恩英兴奋地说。

  去年12月,唐山市基层群众健康文化工作现场会在开平区越河镇召开,精彩纷呈的群众文化活动,充分展示了开平这座魅力城市的风采,一系列工作再次得到与会领导的首肯。

   除此之外,开平区9个镇街均建起了高标准的镇级综合文化站和社区文化中心,其中有4个镇的综合文化站达到了省、市创建标准;110个村级文化中心、20个文化大院、10个文化广场也如雨后春笋般蓬勃发展,名副其实地成为群众的“快乐大本营”;53个农家书屋在农村也悄然兴起,人们形象地称之“文化粮仓”,既能“富口袋”,也能“富脑袋”。家住双桥镇冶里村的刘大爷吃完早饭后总爱到村里的农家书屋转一圈,“农闲时到农家书屋读读书看看报,我觉着是一种享受。”

  高标准建设的文化设施,如沃土一般,给这区的群众文化活动提供了广阔舞台。

  园丁

   有历史积淀的城市才是充满魅力的城市,有文化内涵的城市才是充满活力的城市。开平区一直致力于发掘、培养文化骨干,建立一支扎根基层、融于群众的文化艺术人才队伍,培育出一批深受群众喜爱的“本土艺术家”。

  今年79岁高龄的李述老人,是地道的“开平通”,多年来笔耕不辍,作品时常见诸报端。他编修的《开平区工商行政管理志》,成为唐山市工商系统第一部成稿书;主持编纂《开平区志》及其附书,详尽地记载了开平的今天和往昔,成为人们了解开平历史的重要文献资料;撰写的随笔《南湖的特殊游客》发表后,被选入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的《我与祖国共奋进》,荣获征文一等奖……

  提起闫德津,那可是十里八村的名人,擅长吹奏“秫秸秆笛”。每天清晨四五点钟,在越河镇康各庄村头的石桥边,总会准时响起或高亢或低回、或欢快或悲凉的乐曲声,似唢呐,如笙箫,细听,却又不尽相同。

  栗园镇马各庄村董素云,带领着一群五六十岁的老人,每天晚上都在村文化大院内跳起快乐的广场舞,而且这支队伍不断发展壮大,由最初的几个人发展到现在的30多人。

  去年12月,群众自发组织的业余文艺团体——石城群艺社正式成立。通过有组织地开展文化活动,引导人们加入到健康的群体活动中来,在娱乐中陶冶情操,为广大业余文艺爱好者搭建了展示才艺、以文会友的平台。

  2月16日,由开平区农民书画家陈散石、王贺轩在温州商城创立的“唐山农民书画院”举行了成立仪式,为书画爱好者搭建一个崭新的切磋交流、以艺会友的平台。

  目前,这区9个镇、街共拥有民间文化社团92个,其中秧歌表演队50个、戏曲表演队16个、歌舞演出队5个、腰鼓队7个、民乐表演队7个、健身操队7个,拥有文体活动骨干5000人。从1996年起,就按照“把舞台让给群众”的思路,使基层群众文化活动由过去的引导型转变成现在的服务型,逐步形成了以“政府搭台、部门组织、各方参与”的文化活动的新格局。

  鲜花

  “最近,我们村演出队的节目越来越上档次了,登上区里的春节联欢会的大舞台。”日前,家住越河镇罗各庄村的孙大姐高兴地说。

  近年来,开平区充分发挥基层文艺骨干、民间艺人、文化能人等基层文化生力军的作用,积极扶持民间演出队伍,让群众“自己编、自己演、演自己”,引导群众自办文化,不断繁荣发展社区文化、乡村文化、家庭文化、企业文化、校园文化、广场文化。广大群众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免费搭乘各类学习“直通车”――“戏曲辅导班”“健身秧歌辅导班”“舞蹈培训班”……目前,开平区共有业余文化辅导员400余人。在他们的指导带动下,全区群众文化活动精彩纷呈。

  文化的“种子”已逐渐植入基层土壤,生根、发芽、开花、结果……群众也逐渐由“观众”变成了“主角”。

  出自地道的农民之手的村歌——《前屈庄赞歌》,经过前屈庄村80人合唱队的精彩演绎,终于在2010年的全国村歌大赛上,一举荣获全国十大村歌金曲等4项大奖。

  越河镇东王盼庄村民马增有,人称“草根达人”,先后拍摄了反映本村文化活动建设的《村文化院的女人》和反映家庭和谐的《冷夏》两部短剧,以“草根编草根、草根写草根、草根唱草根、草根演草根”,深受群众的喜爱,并作为农村文化建设的典型接受了新闻媒体的专访。

  提起洼里镇狮子湾村周佐文,乡亲们没有不知道的,因为他自创了“异土缘”陶品。在唐山首届工艺美术、陶瓷艺术大师评审活动中,周佐文拿着自己的“异土缘”和另几样自主创新的陶品参加了评审。在众多参与者中,他不负重望,获得了二级工艺美术大师、二级陶瓷艺术大师的称号。多年来,周佐文先后为故宫烧制了收藏瓶,为国际友人制作了仿辛店文化双肩耳罐和仿古红陶。

  由开平“本土艺术家”深入一线创作的《逛新镇》《歌声伴着好生活》《唐山颂歌》《歌唱凤凰涅槃新唐山》等一批宏扬主旋律、歌颂美好生活、歌唱开平的歌曲、摄影、书画作品不断涌现。

  开平区每年组织的“基层群众文化展演”“戏迷票友大赛”“秧歌调演”等系列文化活动,为基层文艺爱好者和文艺团体提供了自我展示、自我教育、自我陶冶、自娱自乐的平台。小河沿评剧团的戏曲表演、开平镇前屈庄的农民合唱团、越河镇东马各庄的高跷表演队和罗各庄的农民演出队、郑庄子镇贾庄子的舞狮队等,逐渐成为当地响当当的文化品牌和名片。他们不仅为地方群众演出,还经常到市和周边县区进行巡演,深受基层群众的欢迎。

  春色满园关不住,欢声笑语耳畔来。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如涓涓细流,时时滋润着开平人的心田……

稿源 唐山劳动日报 编辑 刘飞
.
相关新闻:
开平举办“3•15”宣传维权活动(图)   12-03-13
开平集中销毁假冒伪劣商品(图)   12-03-13
唐山:开平法院注重发挥女法官“半边天”作用   12-03-13
“爱心涌动 善行开平”系列主题活动昨日启动   12-03-08
“爱心涌动 善行开平”系列主题活动启动(图)   12-03-07
.
 
.
 
热点新闻
·唐山举行纪念李大钊诞辰130周年音乐快闪活动
·北京理工大学与唐山市政府合作办学!北京理工大学唐山研究院揭牌
·河北纪念李大钊诞辰130周年座谈会在唐山举行
·最新限行通知出来了!唐山启动重污染天气Ⅱ级应急响应
·唐山市委召开常委会(扩大)会议
·丁绣峰主持召开市政府十五届第二十八次常务会议
·丁绣峰:以决战决胜的姿态确保圆满完成全年目标任务
·2019年世界城市日中国主场活动召开新闻发布会
·唐山·曹妃甸港西宁内陆港揭牌
·唐山:十届市委第六轮巡察动员部署会议召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