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渤海新闻网消息 (杨超)根据清明气候干燥、气温温和等特点,唐山市中医医院脾胃病科蔡春江主任建议市民,应从起居、运动、饮食、穿衣等方面进行养生,尤其注意养肝。
起居、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春三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夜卧早起,广步于庭,被发缓行,以使志生”,清明时节虽属于晚春,但早晚温差仍大,提倡早睡早起,就是要保护阳气。而这里提出最好的运动形式就是早晨不用梳妆,尽情伸懒腰,舒展形体,天人合一,适应春季生发之气。
运动。清明节有踏青、荡秋千、插柳等习俗,可多到空气清新之处,登山、慢走、打拳,尽量多活动,还可解“春困”。另外出行时间不宜过早,不宜长时间行走、爬山,根据个人的体力和身体素质,量力而行。
饮食。由于气候转热,人们容易产生热、燥的感觉,饮食要注意清淡,少吃盐,增加钾的摄入,多吃一些凉性、平性蔬菜、水果,如:百合、莲子、茄子、葡萄、橙子、鸭梨等,以防上火。
穿衣。由于清明时节属晚春,虽气候已转热,但早晚温差大,市民应注意保暖,适量增减衣物,预防感冒,所谓的“春捂”也应因人而异,根据自己的身体素质决定衣服增减多少。
养肝中医认为“春与肝相应”,人应四时,春季万物生长,机体也是如此,立春之后体内肝气随着春日渐深而愈盛,在清明之际达到最旺。此时人们肝火易旺,情绪容易失控,各种慢性肝病在此时容易复发和加重。春季的气候特点与人体肝脏有密切关系,养生重在养肝。要调节情绪,心理放松,可以经常听听轻音乐及节奏舒缓的歌曲,肝火易激惹的朋友还可以适当吃点逍遥丸、越鞠丸等疏肝解郁中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