滦县“阳光党务”凸显“阳光效应”
环渤海新闻网消息(张学萍、刘亚丽、李宽、孙愫)“以前公开啥我们看啥,现在我们想看啥,只要在‘点题栏’里写下来就成了。”滦县滦州镇范庄村村民李大妈对村里党务公开栏的变化挺满意。在这里,村民想知道啥,只要在公开栏上的“点题栏”里留言,“回音壁”就会有回音。
这仅是该县推行“阳光党务”的一个缩影。作为全省、全市的党务公开工作联系点、示范点,滦县积极探索、大胆创新,敢公开、真公开、会公开,真正把党务“晒”在阳光下,让党员群众知情、参与、监督,凸显“阳光效应”,提升了群众满意度,促进了干群和谐。
敢公开:党务工作不怕晒
“这意见,那意见,一公开就没意见!这难办,那难办,一公开就好办!”敢于公开晒党务,做到上面透明,下面知情,是滦县推行党务公开的共识。为让党员群众知情、参与、监督,这县确立了党务公开的基本原则——“只要不涉及党和国家的秘密,都要向党员群众公开”。从各级党组织的重大决策部署、党风廉政建设到与群众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的民生问题,这县对9个方面、44小项的内容进行公开,不摆“花架子”。同时,结合县委权力监控机制建设试点县工作,依法依规对县委权力进行了初步确认,共确认县委班子职权50项、县委常委职权185项,分别编制《滦县县委职权目录》和《滦县县委常委职权目录》,实现了县委权力从决策到实施的全程最大化的监控。
真公开:让群众明明白白
阳光是最好的“防腐剂”,公开是最好的“监视器”。这县创新推出县委常委会旁听制度。县委常委会研究涉及非保密议题时,邀请该县在任的各级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民主党派代表、特邀监察员、党员干部代表和群众代表列席旁听县委常委会。会议结束后,县委收集列席代表的建议,转交相关部门跟进、办理,并要求及时向旁听代表反馈办理结果。仅今年以来的4个月时间里,这县就邀请了两批30人次参加旁听,议决了10件涉及重点项目和民生工程的重大事项。
会公开:创新形式建立长效机制
投资50万元建立“党务政务公开长廊”,开辟“点题栏”和“回音壁”专栏;挑选200项易滋生腐败的行政权力在滦县政府网站动态公开,挑选21项重要行政权力在环渤海网公布,利用“滦水之声”手机报及时公布党务公开内容;利用手机短信优势,将阶段性公开内容及时向党员群众公布;发放明白纸、宣传单,把政策规定和公开内容印发给党员群众……这县摸索建立了“点题”公开、“网络”公开、“短信”公开、“明白纸”公开四种模式,构建全方位、多元化、立体化的党务公开载体。同时,这县完善制定了县委权力公开透明运行程序规定、“三重一大”事项决策实施细则、重大事项民主决策等16项制度规定,建立了党务公开监督员制度、党务公开内容审核制度、党务公开意见建议收集办理及反馈制度、党务公开督查考核及责任追究等制度,统一印制成册下发到基层党组织。
“阳光党务”为社会和谐稳定筑起了“绿色屏障”。它带动了滦县政务、村务、校务、医务、司法等全面公开。仅在滦州古城安置房、保障性住房等重大政府投资项目中,这县创建的“行政监督+专业监督+社会监督”三位一体的科学监管模式,就节约资金700余万元。此外,该县的村务公开实现了新的突破,今年年初,以农村“两委”换届为契机,配齐配强了村级纪检委员,并在全县农村普遍成立了村务监督委员会,制发了《滦县村务监督委员会章程》,实现了对村务从决策、到执行、到结果的全程监督,达到了村务监督工作全覆盖……“阳光党务”凸显的“阳光效应”辐射到了该县城乡的每一个角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