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亭:文化广场成为城市“会客厅”
环渤海新闻网消息 (檀咏)“老家的这些广场太漂亮了!”2月14日晚上,回乐亭老家探亲的陈默先生一家在侄子的陪同下,兴致勃勃地来到位于县城中心的青春广场,边散步边欣赏着流光溢彩的夜景。
年过六旬的陈默先生早年随家人在包头落户,因为工作繁忙只在上世纪80年代回过两次老家。退休后,老人思乡心切,春节前夕便带着老伴和孙子来到哥哥家小住。“30年时光变迁,让我感觉恍若隔世。”陈默说,家乡的变化太大了,县城里高楼林立、道路宽敞,尤其是大大小小的广场,不仅成了居民休闲娱乐的“欢乐场”,也让我们这些少小离家的游子从中找回了儿时的文化印记。
正如陈默先生所言,针对广大基层群众求知求乐求美的精神需求,乐亭将文化广场建设纳入城乡规划之中,构建起了以县城文化广场为龙头,镇乡文化广场为支撑,村文化广场为基础的文化广场三级网络,使群众锻炼有去处、求知有阵地、娱乐有场所。目前,除去分布在县城中心及各个社区、乡镇的文化广场外,全县已建成或在建的村级文化广场达到398个,为实现将先进文化“种”在城市社区、田野村落提供了有效载体。
不仅如此,乐亭在文化广场建设中融入自身多元文化底蕴,力求在坚守城市之“根”的同时,能在外来游客头脑中烙下鲜明的地域印记,成为展示城市形象的“会客厅”。2001年,作为李大钊纪念馆景区的一部分,取义革命先驱李大钊《青春》一文的青春广场开始兴建。其时,作为河北省最大的县级广场,占地115亩的青春广场围绕民众业务生活的基本需求规划布局,用开放式的手法向四周伸展路径,使群众自由轻松地出入广场。而分布于广场中心的12根浮雕廊柱,其中10根分别刻记着展示建县沿革、县城变迁、故土沧桑、辉煌商史、乡音奇葩、崇教尚礼、伟人故里、天然港址、海岛揽胜、滦河儿女等人文历史、艺术形象内容,让人们游玩的同时了解乐亭,认识乐亭。
从腊月到正月,遍布乐亭县城的大小广场上,随处可以听到全国各地的口音,他们或是早年离家的游子,或是祖籍乐亭却从未在家乡生活过的后人。在贯穿县城南北的长河景观带上,依次排列着幽园、文园、锦园、乐园、翔园等5个主题公园。这其中,文园以民间文化为主题,彰显“冀东三枝花”——乐亭大鼓、皮影、评剧的文化内涵。它也是五大主题公园中建园最早的,因此成为春节期间聚集人群最多的城市“会客厅”。从腊月二十五开始,由20余名民间艺人组成的乡音艺术团便开始了展示乐亭民间文化的文艺表演。今年22岁的小徐家住哈尔滨市,他也是第一次陪同父母回老家。作为电视编导专业的毕业生,他用DV机全程记录下了当晚乡音艺术团的整场演出。他说,作为“老呔”的后代,我要把这些珍贵的影像资料向当地媒体推荐,让老呔文化在更广的范围内发扬光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