遵化构建特色文化旅游大格局
旅游业去年实现综合收入24.5亿元
环渤海新闻网消息 遵化市以转变发展方式为主线,按照“新型工业强市、京东旅游名城”的发展定位,积极构建“一城”“一区”“一廊道”“两基地”的文化旅游格局,文化旅游产业实现了快速发展。
“一钢独大”曾是遵化的产业特点,发展优势在钢铁,软肋也在钢铁。调结构、促转型迫在眉睫。该市从科学发展的战略高度,提出以“文旅联姻”破题,推动文化与旅游大发展、大融合,大力实施旅游转型、以文兴市工程。
按照“新型工业强市、京东旅游名城”的发展定位,遵化逐渐构建起“一城”“一区”“一廊道”“两基地”的文化旅游格局。“一城”,即遵化老城,围绕建设“文化古城、山水靓城、现代新城”,完善老城区改造规划方案,把城区打造成一流的城市游憩地。“一区”,即清东陵大旅游区,构建清东陵世界文化遗产观光产品体系和汤泉温泉度假、龙门湖和上关湖滨湖休闲度假体系,建设集山水休闲、温泉度假、文化观光于一体的皇家山水文化休闲旅游目的地。“一廊道”,即北部长城沿线旅游带,开发周边村庄发展农业观光、农家院、采摘、狩猎等一系列乡土气息浓重的乡村文化旅游项目,打造百里绿色旅游长廊。“两基地”,即依托原生态山水风光,建设以乡居地产、创意农业、休闲农庄为特色的南部创新型乡村旅游基地和依托沙石峪村、西铺村及鲁家峪村的红色旅游资源,以“共和国乡村记忆”为主题,打造集纪念性、教育性于一体的东部红色旅游基地。
2012年,遵化充分挖掘彰显旅游产业中的文化元素,举办了“两节”,即首届遵化市乡村文化旅游节和首届遵化市古银杏文化旅游节;成立了“两院”,即中国首家驻跸旅游书院和老甲书画院;揭牌了“两基地”,即东博书院鹫峰山文化基地和沙石峪文化基地,全力打造遵化旅游品位的金色名片。全年,遵化共接待游客381.2万人次,实现综合收入24.5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5.5%、21.8%。 (宏武大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