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渤海新闻网专稿 为了方便患者就诊,提高诊疗工作效率,目前我市多家医院都实行了内部微机联网管理,患者看病要办一张就诊卡。就诊卡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为患者减轻了排队之苦,同时也给市民带来了一些不必要的麻烦。“换家医院就要办张卡,家里光就诊卡就有十来张,又浪费又麻烦,为什么就诊卡不能通用呢?”采访中不少市民抱怨。
多数市民感觉就诊卡方便
18日9时许,记者在市妇幼保健院一楼门诊大厅看到,以前甚为火爆的挂号处显得有些冷清,就诊服务台边,很多人在填写相关个人信息,忙着办理就诊卡。
该院就诊服务台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目前医院门诊科室检查、治疗、取药都需要用就诊卡办理,即持卡病人到收费处预缴一定的现金,无需挂号,就可到分诊台领取就诊序号单,再凭就诊卡直接找医生就诊。医生会通过电脑,开具各种电子检查、检验申请单和电子处方。所检查的各项费用由医技科人员确认检查后直接从就诊卡中扣减,到药房刷卡取药时,药费自动扣减。取药的同时,附给一张处方留底,便可知所用的药品及药费。就诊后,预缴金如有余款,可留存下次使用,也可到收费处结算退款。
“我感觉挺方便的。”市民王女士说,以前给孩子看病,家里至少要过来两个人,要在挂号、就诊、划价、交费、取药之间来回奔波。“现在方便多了,我自己一个人抱着孩子直接到医生那里看病就行了。”
“有了就诊卡后,方便了我们这些准妈妈了,不用拿着各种检验、检查单在诊室、收费处、检查科室来回奔波,只要提前充好值,就诊时把卡交给医生就行了。”一位来医院做检查的准妈妈对记者说道。
家里一把就诊卡用时常混淆
就诊卡让市民省去排队和来回奔波的时间,但也存在一定弊端,也给患者造成了一定麻烦。
近日,市民张女士向记者反映,母亲患有慢性肾炎,由于多次到医院看病,现在仅母亲一人手里就有六七张各医院的就诊卡。“每次去医院,都要在抽屉里翻一遍找卡。更麻烦的是,有时去看病忘了带卡,就再办一张,如此反复,连同家人办的卡,数量不断增加。但往往用时,又不知手里多张‘长得一样’的同一家医院的卡是家里谁的,所以每次办完卡后赶紧做个标注。”
“对于不经常到医院看病的人来说,拿着就诊卡就显得有些不方便了。充到卡里的钱如果不取出来,就显得有些浪费;如果看病前充值,看完病后再取出来,也十分麻烦。”市民王先生在同一个医院的卡就有5张,再加上周边其他医院,光就诊卡就攒了十几张。
记者随机采访了几位市民,所有人都表示有过不止一张就诊卡,尤其是老年人,看病多,手里的卡更多,一家人十几张卡很正常。
市民盼就诊卡早日能统一
据了解,目前,我市各医院的就诊卡系统均是由医院自己投资建设的,而不同医院的就诊卡无法互通互联,形成了各自为政的局面。使用就诊卡的初衷本是为了缩短市民就医时间,增加医院收费透明度,而现在却成了看病“关卡”。不少市民呼吁:“既然银行可以搞‘银联’,那医院能不能也搞个‘医联’?”“医院之间能互相使用,这样不但省钱,我们的资料不是也能够更全面吗?”
“卫生部门没有对医院用什么系统做规定,所以各大医院,基本都是自己找相关的公司开发的。”某医院的行政管理人员李先生表示,每个医院建立系统都投入了一大笔钱,现在想让大家主动共享,可行性不大。“购买的软件不同,读卡设备也不一样,很难兼容。”
某医院一名医生道出了就诊卡难统一的另外两个原因。“首先,各家医院的财务结算均未联网,再有,就是患者信息被记录,造成资源流失的忧虑,毕竟现在医院之间的竞争也很厉害,每个医生都希望患者在自己的病房住院。”
不过也有业内人士表示,“医疗一卡通”将是未来患者就诊的趋势。“信息化建设无疑是医院今后发展的方向。最好的办法是凭借现在的信息技术,在医院间建立互相联系的信息平台,把患者的病情诊断情况存入卡中,利用卡上的资料实现患者分流,让所有的医疗资源都充分发挥作用,实现多方面的沟通。这样一来,就可以真正发挥就诊卡的作用,提高就诊卡本身的信息量和含金量,将其他医院的医疗信息共享,确实有利于医生的诊疗工作。”
新闻链接
2009年12月29日福建省首发社保卡,在全国率先实行医疗就诊“一卡通”。社保卡除了原有的记录和查询社会保障等方面信息的功能之外,还具有身份识别、医保结算、就诊一卡通、金融支付(电子钱包)等四大功能。社保卡将作为福建省居民健康档案信息系统的索引,居民体检、预防接种、检查、检验、诊断等信息将存在卡里,形成完整的健康档案。各个医疗机构将以此实现信息共享,减少不必要的重复检查,降低医疗费用。此外,有关部门也在探索中建立了网站,让持社保卡居民实现在网上查询健康档案信息。
近期,珠海市的8家医院实现“一卡通”。为保证就医信息连续性,首次使用“一卡通”就医时,需要到医院的服务中心办理确认业务,然后患者的诊疗信息就可以在这8家医院共享了。以后看病时,就可以直接使用市民卡挂号拿药结账,不再需要办理和使用各家医院的诊疗卡。根据计划,到今年年底,珠海市所有医疗机构将全部改造完成。届时,“一卡通”在全市各级医疗机构将畅通无阻。
赵春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