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安全常伴学生
□艾立起
3月25日是第18个“全国中小学生安全教育日”,其主题是“普及安全知识,确保生命安全”。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安全为本。资料显示,涉及学校青少年生活和学习方面的安全隐患达20多种,家长担心孩子受到伤害的地方依次为:学校、公共场所、自然环境、家里。因此说,保护学生安全,是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共同责任。
学校首当其冲。广大教职员工要提高认识,树立“安全教育重于泰山,学生生命健康高于一切”的观念;高度重视学校教育教学各个环节的安全保障,制定学校安全工作的预案,做到“没有安全保障的一切教育教学活动宁可不做”;牢固树立“安全工作无小事”的观念,站在构建平安校园、和谐社会的高度,始终将学生的安全工作摆在重要位置,全面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提高学生的安全素质。
家长责无旁贷。要重视对孩子自我保护能力的培养,并且配合学校对孩子进行遵守法规的教育;对孩子的课外活动时间、地点、形式要经常地过问,充分地了解;要记住孩子几个要好同学、孩子老师的联系方式,有问题要及时地与学校和老师沟通;对孩子的玩具和游戏,也要关心,对一些具有危险隐患的玩具,要禁止玩和买,对一些具有安全隐患的游戏,要禁止孩子参与;经常检查家庭生活环境,及时消除安全隐患。
学生居安思危。要树立自我保护的意识,要具备自我保护的能力;明辨是非,知道什么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在校园里要严格按照学校的要求去做,在校外要遵守法律法规;牢记家长和老师的教诲,不断增强预防食物中毒、体育运动损伤、交通事故、火灾、溺水等事故的本领;提高防范能力,文明上网、慎重交友、安全出行;掌握应对突发事件的知识,碰到紧急问题能够迅速反应,科学应对。
党的十八大和刚刚闭幕的全国“两会”,都明确提出要重视教育,让青少年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保护中小学生安全,是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共同责任。希望通过我们的共同努力,让灾难和事故远离校园,让安全与幸福常伴学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