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借《我是歌手》《中国好声音》等当红综艺节目行骗
电信网络诈骗花样翻新
环渤海新闻网专稿 时下,《中国好声音》《我是歌手》等综艺节目在地方卫视热播,吸引了不少观众。然而,一些不法分子却盯上了当红综艺节目带来的“商机”,动起了歪脑筋,伸出诈骗的黑手。近日,我市多位市民或轻信《我是歌手》“中奖”短信,或落入《中国好声音》“报名”陷阱,损失了钱财。警方提示,面对骗子们不断翻新的骗术,市民一定要提高警惕,做到不轻信、不转账,谨防上当受骗。
骗局一:成为《我是歌手》场外之星
清明节前,我市玉田县的李女士接到一条令她惊喜的短信,短信中写道:“尊敬的移动用户,恭喜!您的手机号码已被湖南卫视《我是歌手》节目组后台随机抽选为场外幸运之星,您将获得惊喜奖8.8万元(RMB)以及苹果公司赞助提供的苹果MacBookPro笔记本电脑一台;请使用电脑登录官方网站:www.hngsgs.com验证领取!您的领取识别码:【6588】领奖时间有限,请您注意把握。本次活动最终解释权归湖南卫视《我是歌手》”,短信的最后落款为“湖南卫视传媒中心”。
李女士说,自己平时很喜欢看《我是歌手》,还曾经发送短信参与节目互动,所以没有怀疑这条短信的真实性。她按照短信提示登录了一个看上去很正规的“金鹰网”网页,并输入了手机号码和验证码。看到网页右侧的获奖观众信息栏中显示出自己的手机号码和奖品“未领取”字样,李女士很开心。
随后,李女士又按照网页领奖提示填写了网银账号,并拨打客服热线与工作人员进行确认,对方告诉她,领取奖品必须先缴纳2480元的税费,缴税后,奖金会在15分钟内以网银转账的形式发送给中奖者。信以为真的李女士按照对方的指示汇出税费后,想催促节目组快些邮寄奖品,却发现客服热线再也无法拨通。
记者了解到,早在今年2月,《我是歌手》栏目组就曾在湖南卫视官方网站上发表声明,称栏目组从未开展任何场外观众抽奖活动,一些网站公布的一切抽奖活动均与湖南卫视、《我是歌手》栏目组以及湖南快乐阳光互动娱乐传媒有限公司无任何关联。《我是歌手》官方微博也在一则声明中指出,类似短信为虚假信息,“这些行为已经违反了国家相关法律规定,涉嫌诈骗。请广大观众及网友注意甄别,以免上当受骗。”
骗局二:《中国好声音》请你报名
21岁的大学生小张有一副好嗓子,是个文艺爱好者。今年3月底,他的QQ邮箱里收到一封名为“《中国好声音》请你报名”的邮件,打开后点击链接到了一个《中国好声音》“报名网站”。小张看到,这个网站制作精美,并且在不断更新,《中国好声音》的节目动态、视频资料、参赛歌手的照片和简介一应俱全。
看到网站在醒目位置提示“第二季《中国好声音》将于6月底再度开唱,选手可通过拨打栏目热线电话报名”,小张心动了。他拨打了网站上的报名热线,与一个自称是栏目组工作人员的男子取得了联系。对方称,为了防止选手虚报,报名者都要交纳1200元保证金,比赛结束后予以退还。于是,小张按照对方提供的银行账号,通过ATM机将保证金汇出。此后,对方又让小张再交纳2800元的培训费和1000元的服装押金,小张心生疑惑,询问参赛细节,对方却含糊其辞,在小张的追问下干脆挂断了电话。小张再次拨打报名热线,始终无人接听,“报名网站”也无法登录,这才发觉上当受骗。
小张的遭遇并不是个例。记者通过网络搜索到,自去年7月以来,我国多地都曾发生假借《中国好声音》节目进行诈骗的案例,诈骗对象大多是青年男女。犯罪嫌疑人先通过短信、邮件和钓鱼网站发布虚假报名信息,再冒充《中国好声音》栏目组工作人员,以缴纳保证金、报名费等名目骗取受害人钱财,得手后立即消失。
防骗关键:不轻信、不转账
近年来,不法分子利用热播综艺节目实施诈骗的现象已屡见不鲜,《星光大道》《非常6+1》《幸运52》等知名节目都曾“中招”。警方表示,诈骗分子的犯罪手段在不断升级,假冒网站做得越来越逼真,兑奖环节也越来越复杂。但此类骗局换汤不换药,犯罪嫌疑人往往采用短信或邮件群发的形式遍地撒网,诱惑受害人,使其登录假冒网站、拨打假冒热线,一步步进入圈套,最终上当受骗。
在此,警方提醒市民:防范电信与网络诈骗的关键就是做到“不轻信、不转账”。接到来路不明的电话、短信或电子邮件,一定不要轻易相信。如有疑问,可以通过网络搜索引擎查询一下社会上是否出现过此类骗局,也可以向身边的亲友或银行的工作人员咨询。不管诈骗分子如何花言巧语,都要提高警惕,不要被高额奖金所诱惑。即使相信了对方的说法,也要坚持“不转账”这个底线,千万别轻易汇款。如若将钱款汇出后发现上当受骗,一定要及时报警,为警方冻结汇款、打击犯罪争取时间。
胡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