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金融生态环境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
——访市政协委员、农行唐山分行行长陈元良
□ 本报记者 孙美
环渤海新闻网专稿 陈元良当了7年市人大代表,今年又当选市政协委员。为了参加好这次大会,认真履行一名政协委员参政议政的职责,陈元良行长除积极参加市政协组织的政协委员培训学习之外,还忙里偷闲搞调研、查资料,写出了近3000字的发言材料,建议唐山加强地区金融生态环境建设,推动唐山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他介绍,农行唐山分行是唐山最大的商业银行,存款、贷款等主体指标连年保持唐山各家银行和全省农行系统首位,这些得益于唐山良好的经济环境。他表示,无论是姜德果书记的讲话还是陈学军代市长的政府工作报告,都把优化发展环境当作一项重要工作,体现了市委、市政府对优化发展环境的高度重视。而金融生态环境则是发展环境一个重要组成方面。从实践看,一个区域金融生态环境良好,就会吸引更多的资金流向这个区域,加速区域经济发展;反之,资金就会流出这个区域,影响经济发展。我们要建设沿海强市、美丽唐山,必须有现代金融支撑支持,必须构建成熟健全的金融生态环境。
为了不断优化金融生态环境,他提出三条建议:一、党委、政府要更加重视金融生态环境建设;二、引导全社会共同参与金融生态环境建设;三、各金融机构要积极致力于金融生态环境建设。
具体而言,金融生态环境建设,应该列入党委、政府的议事日程,党政领导应掌握金融知识,了解金融运行规律,着力为做大区域金融产业创造条件、提供保障,进一步构建优质高效的金融政务环境、诚实守信的金融信用环境、规范有序的金融市场环境和公正高效的金融司法环境。而提高公民的现代金融意识,应该做到部门联动,全面引导全民增强现代金融意识,普及基本的金融知识。他认为,作为金融市场的参与者和金融生态建设的受益者,各家金融机构要坚持依法合规经营,不参与恶性竞争,不违规乱收费,维护正常金融秩序,靠实实在在的产品和优质高效的服务赢得市场、赢得客户。同时,要努力用足用活信贷政策,加速业务经营转型,加快产品创新,千方百计把更多资金引入唐山,多渠道满足经济建设资金需求。
谈到银行支持地方,他说,农行唐山分行多年来的经验表明,的确要积极跑办、争取信贷规模,但绝不能局限于向上级行要规模。而是要开阔眼界,通过非银行金融机构融入资金,这方面潜在市场很大,效益也会很可观。今年以来他们即通过搭建金融市场平台,探索开办信贷资产转让、信托贷款、券商资管、金融租赁等业务,置换出原有贷款规模用于支持新的企业,相当于增加了一倍的信贷规模,实现了自身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共同提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