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跨越发展增长极
—滦县加速经济转型升级、打造文化强县纪实(上)
□张永新武铁东刘雅利刘海清韩立强
编者按:
加速经济转型升级,是关系唐山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和未来前途命运的战略抉择。县域经济作为全市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结合各自实际推进转型升级,是一个十分重要的课题。
近年来,滦县县委、县政府按照“在挖掘中传承,在发展中弘扬”的工作思路,紧紧围绕“进位全省十强,建成中等城市”和建设“经济文化强县,和谐幸福滦州”的宏伟目标,深入发掘古滦州人文历史资源,把做大做强文化旅游产业作为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着力点之一,积极打造跨越发展新的经济增长极,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可喜成绩。千载风华开枝散叶,文化旅游产业异军突起,正在使滦县成为冀东大地上一道绚丽多彩的风景。
本报特推出两篇通讯,介绍滦县以文化旅游产业为突破口加速经济转型升级的经验做法,以期引起各地更深一步的思考与探索,共同做好转型升级这篇大文章。
环渤海新闻网专稿 阳春三月,滦州古城人流熙攘。明韵清风的建筑风格,源远流长的滦河文化气息,异域情调的韩国风情街,来自大江南北的特色工艺品和名优小吃,令八方游客如醉如痴,流连忘返。
再现千载风华的滦州古城,是滦县文化旅游产业快速发展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滦县县委、县政府把做大做强文化旅游产业作为加速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抓手,全力唱响建设“经济文化强县、和谐幸福滦州”的主旋律,积极构建跨越发展新的经济增长极,取得令人瞩目的可喜成绩,“中国最佳旅游服务示范县”“中国县域科学发展先进文化示范单位”“中国最具投资价值旅游城市”“中国最具国际影响力旅游区”等称号先后花落这里。
文化旅游产业异军突起,成为全县经济转型升级进行曲中最具华彩的乐章……
把“软实力”转化为“硬支撑”
滦河源于坝上草原,穿高原、出燕山后,在滦县境内绵延41公里。山水形胜,使滦县坐拥“一万多年历史遗存,三千多年丰厚积淀,一千多年文化风流。”夷齐让贤的古老传说,多民族文化交融的辉煌篇章,皮影、评剧、剪纸三朵艺术奇葩,烛照千秋的辛亥滦州起义,“唯滦最盛”的近代工业,成就滦县“自古京东无双地,从来关西第一州”的美名。
大河日夜南流,多少风华过往。
科学发展的时代大潮中,地处环京津、沿渤海“黄金腹地”的滦县,面临着京津冀区域一体化、首都经济圈纳入国家“十二五”发展规划、河北沿海地区发展规划上升为国家战略等一系列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站在跨越腾飞新的历史起点上,滦县吹响了建设“经济文化强县、和谐幸福滦州”的嘹亮号角。
把文化建设置于和经济建设同等重要地位,这在滦县发展史上还是第一次。
“文化是一个区域发展的核心竞争力。”县委书记卢宏秋斩钉截铁地说,“强力推动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壮大,将丰富的文化资源‘软实力’转化为经济社会发展的‘硬支撑’,既是加速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抓手,也是推动滦县跨越发展的战略选择。”
举措有力,步履铿锵:聘请知名高校和设计院编制《滦县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总体规划》,走出去、请进来牵手八方客商合作共赢,对文化旅游项目在审批、占地、税收减免等方面给予倾斜政策,设立专项财政资金扶持文化旅游项目和文化产品开发,引进培养高层次文化产业人才……
滦县文化旅游产业扬帆起航——
打造滦州古城,培育产业龙头
破冰之旅选在了滦州古城。
依滦河而建的这座古城,历史上商贾云集,繁盛一时,乾隆皇帝曾写诗赞曰“览景目难给,千古此滦州。”往事越千年,随着滦河水运的没落,滦州古城繁华不再。1976年的大地震使古城再遭重创,“城不像城,村不像村”的破败景象成为全县人民心头难以愈合的巨大伤痛。多年来,广大群众特别是老城居民要求改造的呼声十分强烈。
2009年,县委、县政府以开放的思维、市场的观念,决策实施再造滦州古城工程。11月,县政府和专营古城置业的云南楚雄汇通公司签定合作协议,投资50亿元,全新打造占地2000亩、集历史文化与北方山水于一体的新滦州古城。
一场“巧妇遇见米的完美盛宴”由此盛大启帷。
欢天喜地搬迁离去的老城居民没有想到,仅仅两三年的时间,一座“明清建筑风格,滦州文化品格”,集文化、旅游、商业、人居等多功能于一体的新滦州古城便耀世而出。到目前,800亩核心景区主体已建成,民俗文化街、韩国风情街等八大主题商街陆续开街,紫金塔、关帝庙等景点正式开放。去年,古城旅游呈现井喷式增长,接待游客超过160万人次。其中,旅游团队3464个,同比增长579%;自驾车游41734辆,同比增长730%。该项目被评为河北省唯一一家“中国最具影响力旅游区”,确定为“十二五”河北省精品旅游区,列入唐山市“十二五”七大重点旅游项目。
立足培育文化产业新业态,这县又谋划实施了滦州古城文化创意产业园项目。县文产办一位负责人介绍说,其中的契丹榷场、《迦陵频伽》大型舞台剧、滦州书院、古滦州文化街区等项目,预计今年5月即可完成。
“滦州古城正在全力冲刺国家5A级景区,到‘十二五’末将实现年接待游客500万人次的目标,成为冀东黄金旅游线上的耀眼明珠。”古城旅游开发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毕天学信心满满。
新滦州古城从历史烟云中走来,焕发出无限生机与活力。县长方成毅兴奋地说:“这个项目不仅引进了资金、产业和人才,更重要的是探索出市场经济环境下传承发展文化的新模式,开创了全县文化产业发展的新格局。”
龙头高扬,龙身飞舞——
集群发展,亮点纷呈
“既要顶天立地,又要铺天盖地”。以滦河文化为灵魂,以滦州古城为龙头,滦县牢牢抓住项目建设这个“牛鼻子”,加速打造滦河文化产业集群。
计划总投资100亿元的滦河风景区项目,去年已实施了风景区亮化、天佑堤、母亲广场、百姓浴场等项目建设,接待游客49万人次;
横山景区项目总投资1亿元,历史名刹大觉寺和“滦州八景”之一的横井浮烟将再现昔日胜境;
研山景区恢复建设了辽代风格的文峰塔和碧霞元君祠,今年将进一步完善配套设施;
占地3130亩的滦河站站前旅游开发项目已与上海一家企业成功合作;
……
高歌猛进,亮点纷呈,滦县文化旅游产业态势喜人。尤为可喜的是,市场主体加速培育,八方客商纷至沓来,社会资本“抢滩淘金”。
已经建成开放的青龙山景区由民营企业唐山宏文集团投资4亿元开发建设,去年跻身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本土企业庞大汽贸建设的汽车文化城项目,将汽车文化、赏车购物、试乘试驾融为一体。总投资20亿元的司家营工业文化旅游项目,“挖矿”更“挖文化”,成为全省首批“工业旅游示范点”。与此同时,皮影、剪纸、书画、雕刻、奇石、民间工艺品等系列文化旅游产品也相继问世,传统名吃“郝家火烧”连锁店发展到十几家。随着滦州国际大酒店、东安现代城的建成运营,一举填补了这县没有高端星级酒店和高档商贸服务项目的空白,旅游服务能力大幅提升。
数据表明,去年这县接待游客600万人次,是全县总人口的10倍还多。2011年,滦县的旅行社只有2家,去年猛增了5家,总数达到7家。
喜看今日滦县,千载风华开枝散叶,文化旅游产业方兴未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