遵化投入7000万元扮靓乡村
环渤海新闻网消息 “现在村里犄角旮旯的破烂没了,柴垛粪堆也消失了,墙上还做了满族风情的‘美容’,看着真舒心!”遵化市汤泉满族乡袁果庄村的赵大妈说起村里环境的变化,高兴得合不拢嘴。
袁果庄村的变化只是遵化市农村环境大变样的一个缩影。自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以来,遵化市按照“门清、户净、路整洁”的治理标准,在全市648个村全面开展了环境整治攻坚行动。截至目前,该市已投入资金7000多万元,清理垃圾9000多万立方米,治理不规范广告牌匾2600多块,治理路边摊点1300处,拆除违章建筑960处,农村面貌焕然一新。
根据各乡镇交通、地形、经济基础等因素,遵化还因地制宜探索出四种垃圾处理新模式:城区乡镇采取“直接清运模式”,将垃圾直接运送到市垃圾填埋场进行集中处理;经济基础较好的乡镇采取“碳化消解模式”,利用碳化消解炉对垃圾进行碳化处理;山区乡镇采取“就地填埋模式”,利用山区坑沟将垃圾就地填埋;距城区较远又不能就地处理的乡镇,采取“压缩转运模式”,建立“户清、村集、乡运、市处理”机制,将垃圾定期运至垃圾处理场进行无害化处理,使该市从根本上解决了垃圾二次围村问题。
(宏武 双利 春宝 大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