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滦矿用救生舱通过国家鉴定
环渤海新闻网消息(常云亮、马会营)开滦矿用可移动式救生舱日前通过国家矿用产品安全标志中心鉴定,取得国家矿用产品安全标志证书。
开滦矿用可移动式救生舱由开滦铁拓公司与中船重工集团第七○二研究所联合开发研制,2012年10月完成106小时载人试验后,对救生舱在满员条件下各个系统的安全性能和防护性能进行检测,并将各项检测数据上报国家矿用产品安全标志中心,由中心组织国家安全生产监管部门、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及国有大型煤炭企业的权威专家进行安全技术评议。专家组一致认为,开滦矿用可移动式救生舱各项性能符合《煤矿井下紧急避险系统建设管理暂行规定》。
据开滦铁拓重型机械制造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李友谊介绍,开滦矿用可移动式救生舱长9.82米、宽1.5米、高1.9米,采用单元结构拼装而成,由舱体总成、氧气供给保障系统、空气净化与温湿度调节系统、环境监测系统、通讯系统、照明及指示系统、生存保障系统等组成。其独有的气动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吸收器系统,能稳定维持舱内环境。救生舱额定载员8人,额定防护时间96小时,最长防护时间大于120小时。舱内配备了食品、饮用水以及氧气自救器、急救箱、灭火器、应急照明、人体排泄物收集器等设备,灾难发生后,救生舱能为避险矿工提供生活给养并能抵御二次爆炸冲击,为地面指挥抢险救生提供可靠依据,为避险人员赢得较长生存时间。2012年10月14日晚10时许,开滦矿用可移动式救生舱开始了106小时载人试验,10月19日上午8时零8分完成试验。
据悉,2010年7月,国务院下发通知,要求在2013年6月底之前,全国所有煤矿都必须安装救生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