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9年《春晚》上,陈红的一曲《常回家看看》,传遍了祖国的大江南北,家喻户晓,妇孺皆知,经久不衰。时至2013年7月1日,新《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正式实施,将中国老年人赡养从社会常理、家庭道德、伦理道德的层面引入了法制化轨道,为实现中国人老有所养、老有所依提供了道德、法律的双重保障,使中国“老人赡养”驶入道德、法律的双车道,开创了中国敬老养老历史的先河!
中国自古以来,就以“礼仪之邦”著称,百德孝为先,教化国人已有几千年的历史。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飞速发展,中国的改革发展成果令世界瞩目。但是,处于社会转型期的中国,也正面临着社会人口老龄化和空巢老人赡养以及老年人精神需求得不到关心等一系列亟待解决的问题。
家庭的精神赡养是满足老年人精神需求的最好途径,经常常回家看看或者打电话、发短信、写信问候都能够满足老年人精神需求。然而,随着社会发展的快节奏,很多人很难做到这一点,从而造成社会道德、家庭道德和伦理道德作用力的日益下降。
新《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的实施,从政策和法律上给予中国“老人赡养”以强有力的支持,弥补了人伦道德教化上的空白部分。政府与社会从法律和规定上培养教化国人要养成孝顺老人的行为习惯,用“立法”和“教化”两个轮子推动国人进入孝顺的“轨道”,为从根本上解决中国“老人赡养”问题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刘俊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