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村民创造“幸福梦”
——岳各庄晚报村纪实
环渤海新闻网专稿 村民住的是高层住宅小区,在绿荫花丛中健身;在腰鼓欢快的节奏中,村民又变身成快乐的舞者。行走在路南区岳各庄村,不得不承认,这个村一点不比市区差。“市区有的我们都有,市区没有的我们也有,我们已经实现了老有所养。”村民总爱如此自夸。
创业实现“幸福梦”
“让村民生活得更幸福”,在拥有3600多名村民,1050户家庭的岳各庄村,这不是空话。一份村民的“福利清单”见证了村民的幸福生活。在这里, 50岁以上的女村民和55岁以上的男村民,每月都能从村里分别领取900元和920元的养老金;村里为55岁以上的村民入了意外伤害保险;为没有工作的村民入了城乡居民养老保险;中秋节和春节,每位村民除了能收到500元或1000元的过节钱外,还能收到大米、油等过节物品;儿童节、妇女节等节日,相关村民都会收到村里发的纪念品……
岳各庄村民的“幸福梦”是如何实现的?其得益于村委会的创业之举。2009年1月,村主任弭猛带领村委会,将年收入100万元的岳各庄建材市场改建成汽车文化展示园,吸引了十几个品牌的汽车4S店入驻园区,年收入一跃增加到200多万元;将陶瓷库房改造成了南方灯具城,年收入从30多万元增加到了200多万元;与别村合办的钢材市场年收入150万元。
拆迁改造住新居
去年11月份,岳各庄村民迁入了拆迁改造后的新楼房。聊起迁入新居的生活,村民们都是一脸的幸福。村民窦淑芹用3间平房换了3套楼房。她说自己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过去住平房时,冬天没暖气,要烧煤生炉子取暖,她的手上裂的都是口子;因用的是旱厕,夏天不仅有臭味,还多苍蝇、蚊子。现在,她不仅住进了高楼新居,而且用上了煤气、暖气,生活品质明显提高。
过去,岳各庄村的小伙子很难吸引市里的姑娘,因为市里的姑娘都不愿嫁到农村住平房。拆迁后,村民家家都有了多套楼房,再加上村里的高福利,市里的姑娘都抢着嫁过来。
心系村民好村官
在村主任弭猛的办公室,记者看到了一抽屉的饭票、加油票。原来他自2009年上任以来,给村里和村民办事,都是开自己的车,自费加油,饭费也是自掏腰包,从未在村里报销过一分钱。他说:“村民选我当村干部,是为村民办事的,不是来这里花村民钱的。”在他的书柜里,记者看到了一个由唐山五中颁发的“爱心大使”聘书,百般追问下,他才说自己资助了两名学生。
弭猛说:“我们的目标就是将岳各庄村建设成小康村、文明村、文化村,让全村人过上更幸福的生活。”为了提高村民的文化素质,迁入新居后,村里为152名党员和村民代表订了《唐山晚报》。为了营造更好的文化氛围,下一步,村里还将让全体村民都看上《唐山晚报》,让村民第一时间了解我市以及国内外的新闻资讯。 (记者 曹瑞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