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胜军:余热尽洒“民调”路 丹心谱写爱民情
环渤海新闻网专稿 (记者 王蓉辉 通讯员 王晶)在丰南镇人民调解委员会里,有一位善解人意又熟谙政策的老人民调解员,备受乡里乡亲们的称赞。他就是前丰南区委政法委副书记李胜军,从工作岗位上退下来后,又在人民调解岗位发挥余热,为群众排忧解难。
刚退休的那段时间,李胜军也曾失落彷徨过。从20岁参加工作以来,40年,李胜军已经习惯了每天早早去上班。尤其是担任领导工作以后,更是连周末都会在单位度过。而退休后的生活节奏一下子就变得松弛闲散,李胜军有点适应不过来:早晨一睁眼还是习惯性地穿衣梳洗准备出门上班,推开家门的一刹那,才意识到自己已经退休了。虽然也曾对退休生活做了充分的思想准备,可这种心理上的落差,还是让他有点措手不及。
在最初一段日子里,李胜军下乡承包了几亩菜地,带着老伴儿种大棚蔬菜。也有人劝他:儿女都已成家立业,没啥需要他操心的事儿了,下下棋,唱唱戏,带着老伴儿出去旅旅游。可李胜军总觉得这样的日子缺少了点儿什么,作为一名长年工作在政法一线的干部,即便退休了也应该还能发挥余热。
正在此时,丰南区决定返聘退休老干部到基层担任人民调解员,专职处理各种民事纠纷,协助公安司法部门处理案件。工作人员找到了李胜军,他毫不犹豫地答应了。
自从去年10月份参加完培训之后,李胜军正式成为丰南镇的一名人民调解员。他并没把自己当成是退休老干部,每天还像上班时一个样,早上8点准时到办公室开始一天的工作,忙碌的状态让他再一次体会到了充实。他深知,政府安排退休老干部担任人民调解员,看重的就是老干部在群众中的威信和丰富的工作经验。退休前多年担任基层乡镇党委书记,使李胜军深谙该如何与群众打交道,所以人民调解员这份工作,他做起来得心应手,再加上年龄和经验上的优势,使得他经办的调解案件成功率很高,不论是婚姻纠纷、房产纠纷、子女抚养纠纷还是土地纠纷等等,他都通过自己的耐心和负责,给当事人找到一个能够令双方都满意的解决方案。现在,附近的老百姓有了纠纷,都会到人民调解委员会来寻求帮助。
丰益庄村的何先生提起李胜军这些老人民调解员,心里充满了感激。今年初,何先生与亲戚发生了房产继承纠纷,焦头烂额的他找到人民调解委员会,受到李胜军和同事们的热情接待。李胜军在认真听取了何先生的诉苦之后,又和同事们一道找到何先生的亲戚,了解对方的情况和意见,最终,在他们有理有据的劝说工作下,双方找到了圆满的解决办法。激动的何先生说啥也要请李胜军喝酒,做了几十年公仆的李胜军婉言谢绝了,能为群众解决问题就是对他最大的回报。为了表达感谢,何先生在之后拿着一面锦旗送到了丰南镇司法所人民调解办公室,上面写着“热心为民服务,彰显法制力量”。
像何先生家这样的纠纷,李胜军和他的同事们遇到过很多。他解释说,人民调解机制的优势就在于保障的是当事人双方的利益,而不是像司法审判那样,总有一方是败诉的。就因为这样,不论是百姓遇到家事纠纷,还是派出所、法院受理一些需要调节的矛盾时,李胜军和他的同事们都会出马。
李胜军说,在担任人民调解员的一年时间里,能够为群众调解纠纷,排忧解难,全靠同事们的默契配合和群众对调解员的信任。花甲之年的他,还要踏踏实实地干上几年,然后才会考虑“退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