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着感情办案是预防因交通事故引发上访的关键因素
环渤海新闻网专稿 (李胜武 才胜辉)道路交通事故危害人的生命财产安全。交通事故发生后,情感的冲突、经济利益的纠缠,人情与法律的较量、公正与私欲的碰撞等矛盾就会凸显并相互交织。面对这种错综复杂的意识争斗势态,办案人员稍有不慎、处理不当就会引发上访。近年来此类案件已成为了社会上访的高发点。上访案件一旦发生,就会进一步激化当事人之间的矛盾,同时也使警民关系受到影响,加大公安机关的执法成本和工作负担,甚至导致次生刑事、治安案件的发生,影响社会稳定大局。
那么,怎样才能使因道路交通事故引发的上访案件得到有效的预防?笔者认为,我们的民警带着感情去办案,是预防因道路交通事故引发上访案件的关键因素。
带着感情办案,有助于民警学法懂法。民警带着感情办案,首先想到的应该是要对交通事故的双方乃至多方当事人的合法权益负责。这种理念会促使民警为了办好案件去认真学习法律、精通法律,深刻理解法律的内涵,及时掌握国家及有关部门随着形势发展,而不断制定颁布的新的相关法律法规。这对提升民警队伍的法律素质,在办案中准确运用法律,具有十分重要的内在推动作用。
带着感情办案,有助于提升民警队公正执法的自觉性。带着感情去执法有利于民警抱着对法律对社会和谐高度负责的态度去办案。这种高度负责的态度,会有效杜绝人情案、金钱案、权力案的发生。
带着感情办案,有助于民警执法态度的改善。带着感情去办案,有利于民警自觉摆正自己的位置,增强自身的公仆意识,能够自觉的、满腔热情的、和风细雨的讲法道情,融洽警民关系,减少警民的对立情绪及当事人之间的矛盾,能促使事故得到合情合法的处理。
带着感情办案,有助于民警发扬不辞辛苦、任劳任怨的工作精神。带着感情去办案,就会使民警从心中产生一种强烈使命感和责任感。在这种强烈使命感的驱使下,民警就会自觉产生一种不怕麻烦、不怕碰软钉子、不怕冷言横语的精神,使事故得到圆满处理。
带着感情办案是预防因道路交通事故上访的重要因素。那么,我们应如何去培育民警对人民群众的感情,促使他们自觉地带着感情去办案?
一是加强党建理论学习,为带着感情办案不断注入营养。我党的党建理论,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那么,把分民忧,解民怨始终作为我们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因此,作为党直接领导下的公安队伍中的每一位民警,都要认真坚持不断地学习党建理论,不断用党建理论武装自己的头脑,为带着感情办案,汲取源源不断的营养。
二是加强法律知识学习。法律是人民意志的具体体现,是保护广大人民群众利益的锐利武器。依法公正合理的处理交通事故,是预防因道路交通事故引发上访的根本所在。所以,为了预防因交通事故引发的上访,作为从事交通事故处理工作的民警而言,必须加强法律知识的学习,并在精通二字上下苦功夫。
三是加强监督机制建设。权力一旦失去监督,就会被乱用,乱用就会生怨,生怨就会导致上访。交通事故处理也是一样,一旦失去监督,出现定责失偏引起上访的几率就会增大。因此,要提高预防因交通事故引发上访案件的能力,就必须在法律公开的前提下,建立健全内外两个严密的监督机制,通过上督下、下督上、同事之间相互监督的多层内部监督;通过利用网络、报刊、电话、书信、面谈等形式,强化社会监督。双管齐下,让交通事故处理在阳光、众目睽睽之下进行。同时,对那些业务不精,态度生硬,特别是以权谋私,在交通事故处理工作中错定责、办错案、引发上访,在社会上造成不良影响者,要依规依法追究相应的责任。
(作者单位:乐亭县公安局交警大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