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润档案馆:丰富资源服务大众
环渤海新闻网专稿 丰润区档案馆是2008年全省县区级档案馆中第一个晋升为国家二级档案馆的单位,建筑面积1472平方米,馆藏档案共199736卷、77569件,图书资料12682册,馆藏量在全省县区级档案馆中位列第一。
近年来,丰润档案馆以“资政惠民”和“建设数字化档案馆”为目标,充分发挥馆藏资源丰富、门类齐全、结构合理的优势,积极为大众提供服务。
紧跟时代步伐
加快推进数字化档案馆建设
针对馆藏数量逐年增大、载体形式不断增多、利用频率明显提高的现状,丰润区档案馆确立了“三网并进、资源共享”的规划和目标,即局域网、公务网、因特网三者联动,一起推进,实现网上查询。根据“谁形成谁录入”的原则,共录入数据1126019条,实现馆藏档案微机录入率、检索率达100%。其次开通“三网”,建立了档案馆局域网,开通了政务网,在互联网上建起了网站和网页,实现了信息查询网上“一点通”。同时,组织工作人员自行研制档案管理软件。目前已累计完成档案数字化扫描1024万页,约占馆藏总量的82%,并全部进行了验收、质检,对扫描完毕的档案图像,做到无障碍全文浏览,可随时下载打印,实现了“检索——查询——复印”一次完成。
“一体两翼”抓馆藏
不断加强档案馆资源建设
“一体两翼”即以依法接收为主体,以寄存档案和征集抢救档案为两翼,不断丰富馆藏档案资源和档案保护。该馆每年都依法将全区各单位到期应移交进馆的档案按时接收,档案进馆率达到100%。同时及时接收了唐山市唐丰路绿化工程、唐山市北站片区改造工程和唐山市丰润区浭阳新城城中村改造工程形成的拆迁档案597卷597盒,共录入数据5992条,图像资料16件,附属物补偿明细21条,征用地地上附着物补偿款协议书73份。同时,对外广泛进行档案征集,档案抢救与保护工作成效显著。
深挖档案资源
档案开发利用工作成效显著
丰润区档案馆通过多种渠道在社会上征集档案资料和挖掘档案馆馆藏资料,编写了一批有价值的编研成果,全方位地为社会各界提供服务,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特别是企业改制档案在下岗职工接续保险、办理退休、确定特殊工种等工作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通过查阅改制档案中的工资表、花名册等解决了2016名下岗职工接续养老保险问题,解决了100多名特殊工种下岗职工按政策提前退休问题,解决了10家企业1699位退休人员医疗补贴款1834920元。 (徐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