迁西档案局:全面推动数字化档案馆建设
环渤海新闻网专稿 (记者 徐喆 通讯员 杨静花)近年来,迁西县档案局把数字化档案馆建设作为完善档案馆服务功能,提升档案服务水平的重要举措。
资金是数字化档案馆建设的基础。迁西县档案局对馆藏档案进行详细摸底,并就数字化工作进行广泛调研,制定了馆室数字化同步共建、条块结合、互联可控、统一维护、分级管理的模式,统筹解决全县档案数字化建设问题。并向县委、县政府提交了《关于数字化档案馆建设实施方案》,赢得了领导的高度重视和支持,拨付档案数字化专项资金181万元。2007年10月,档案数字化工程所需设备和档案数字化扫描工程公开招标。
为建设一个高标准的数字化档案馆,迁西县档案局从实际出发,本着档案信息系统运行稳定、功能完善、使用方便,馆室共建、资源共享的工作思路,组建了“三网、四库、三个平台”。三网分别是档案(局)馆局域网、党政网、因特网,“三网”均采用物理隔离,保证了档案信息的绝对安全。四库是馆藏档案目录数据库、档案原文数据库、照片档案数据库和多媒体文件数据库。三个平台是档案数据综合管理平台,该平台利用档案馆局域网支持,实现数字档案馆本身的各项功能;档案在线接收指导平台,就是依托政务网,安装了一个县域档案管理系统,全县所有与党政网连接的单位,都可根据授权直接免费使用该系统,在他们本单位,直接登录网站,在它的权限范围内,直接管理馆内数据库中他们本单位的档案数据,如著录、查询、浏览档案信息等,并能直接把档案数据传输到馆内,县档案局也可通过该平台对全县县直单位、乡镇档案室进行档案工作管理、业务指导和档案接收。真正做到了档案数据网络统一管理,馆室合一,实现了数据资源共享;档案信息检索服务平台就是在因特网上建立了迁西县档案信息网网页,将开放档案、现行文件、档案目录、馆藏珍贵档案照片等非涉密档案信息在这一平台上公布,开展档案远程利用服务,使档案事业融于社会化信息服务整体功能之中。
在馆藏档案数字化扫描加工过程中,迁西县档案局制定了严谨科学的档案数字化加工处理工序,制定了严格的档案保密制度、档案数字化工程工作制度,采取了员工持牌上岗,安装监控设备,详细办理出入库手续等措施,保证了实体档案在数字化加工过程中的安全、完整。同时局内派5人对数字化过程中的目录校对、图像质量、数据挂接等逐条逐页进行质检,并对合格数据进行多套备份,从而保证了档案目录数据的正确性、图像与目录挂接的准确性、数据存放的安全性,确保了数字化档案馆质量。扫描档案410万页,录入案卷级、文件级目录52万条。馆藏各门类档案、图书资料等全部实现了档案目录、档案全文检索,机检率100%。为实现档案数字化可持续发展,迁西县档案局在馆藏档案数字化基础上,2011年又下大力量抓了县直单位和乡镇档案室的档案数字化工作,档案接收实行了“双轨制”,即纸制档案和电子档案、数字档案一并接收,确保了档案数字化的可持续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