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环渤海新闻网>唐山>原创网评 正文

公开“三公”非作秀 监督违规实为民

  今年7月,国务院办公厅发文,要求着力推进“三公经费”公开。除了要进一步细化公开中央部门“三公经费”外,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政府也要全面公开省本级“三公经费”。但就现在看来,依然有13个省级政府尚未公开“三公经费”。

  就现在已公开的18个省级政府“三公经费”公开情况来看,主要问题表现为三点;第一,各省份预决算的公开范围大小不一。除少数涉密单位外,有的省份已经涵盖大多数省本级政府部门;但也有省份“三公”预决算公开刚刚在少数部门小范围试点。第二,省级政府的“三公”公布数据普遍比较粗略。有的省份只公布了本级政府“三公”各项的总数,甚至没有说明,公众也难以由一个数字看出“三公”究竟是高是低,合理还是不合理;不过,少数省份公布了预算比上年的增减情况,能看出“三公”到底压缩在了什么地方。第三,各省政府“三公经费”公开形式不同。中央部门公开“三公”的方式是由各部门自行在网站上公布,有些省份还将各个政府部门的“三公”统一晒在了省政府信息网站上,方便公众统一查阅对照。

  网友的看法更是众说纷纭,有的赞扬政府公开透明,有的批评政府开销大不敢公开。但是笔者认为,按照我国的国情,想要“一步到位”把“三公”明细公之于众,是有难度也是不现实的。凡事都有个循序渐进的过程,80余中央部门集中公开决预算情况,各省级政府也陆续公开“三公”,虽然有早有迟,但敢于亮出“账单”,已是可喜的一步,我们应理性看待其积极意义。

  首先,公开是一个积极贯彻落实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的行为,有助于加快信息建设的步伐。从中央的角度来讲,公开也是顺应民意,与时俱进的,是有助于建设一个更加开放、透明的政府的。其次公开能更好的让民众对政府开支得到有效的监督。没有公开就没有监督,没有监督权力就会无限膨胀。最主要的,公开将促进相关部门压缩“三公”经费的开支,降低或减少行政运行成本。

  当然,公开只是手段,公开的根本目的是为了减少违规,切实让“三公”支出降下来。而要实现这个目标,公开也只是个起点,随后的工作更为重要。比如:公开的内容要具体,要让群众看得清清楚楚;对于公开过程中群众发现的问题,要及时回应,涉及违规使用的要追究责任人的责任,等等。唯有如此,公开“三公”支出才会真正受到群众的欢迎。如果无视群众意见,公开只是政府部门单方面的“表演”,时间长了,公众也必然会产生视觉疲劳,进而很可能对“三公”支出的监督失去信心。(李思宇)

编辑 冯叶
.
相关新闻:
宁要政府“作秀” 不要暴力执法   13-08-02
若能做好信息公开 政府何须为删帖焦虑   13-08-01
唐山移动为滦县榛子镇政府推出“手机报”   13-08-01
唐山市国税系统全省率先推行办税服务公开承诺制度   13-07-31
中共唐山市委唐山市人民政府慰问信   13-07-31
.
 
.
 
热点新闻
·6时38分,唐山市古冶区发生5.1级地震
·唐山港1至6月份吞吐量稳中有升
·全国最大规模!唐山人工海草床修复工程启动
·拼在一线,曹妃甸移动网络人用行动诠释“死磕”精神
·拦路抢劫还打人!玉田警方40分钟破案,29岁男子落网
·唐山市人大常委会召开代表建议集中交办暨优秀代表建议和优秀承办单位表彰会
·唐山人的身份证值钱啦!吃、住、游、购、娱都优惠!
·新华社聚焦|曹妃甸:特色种植促增收
·曹妃甸口岸上半年外贸货物吞吐量超9000万吨
·曹妃甸区供销社原党组成员、副主任张会生接受纪律审查和监察调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