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事故后的故事
——事故处理民警的一天
环渤海新闻网专稿 市公安交警支队八大队事故中队有8名民警,他们的平均年龄已达50岁,调解室是他们的固定阵地,轮到值班接处警时,他们24小时随时待命,一有警情,即刻出发。
8月21日,记者走近事故民警,零距离感受他们一天的工作。
老民警微笑下的调解之道
不到9点,记者进入市公安交警支队八大队事故中队的大门,记者并没有看到想象中的门庭若市。每个调解室内,民警基本上只与一起事故的当事人面对面。
记者来到调解二室时,民警赵建新正将一起事故的当事人送出。临出门,当事人和赵建新握手,并道谢。赵建新则笑着说:“慢走!”58岁的赵建新从警近40年,在交通事故处理一线已工作了30个年头。他经手处理的各类交通事故已难以计数,带出的徒弟现在大都独当一面。
“我带徒弟先教他们做人。让他们尊重别人,客气待人,态度要好,多为当事人着想,这样人家才会配合工作,才会信任你。”赵建新说。和记者还没聊两句,便有人敲响了调解室的门。“请进!”一男一女应声而入。他们是一起交通事故的当事人家属,当事人被机动车撞伤。“民警同志,我们家属还在住院治疗,但对方认为自己有保险,不愿先支付医疗费。”男子向赵建新诉苦。“不能因为对方不及时出钱而耽误治疗。你们该治病治病,把票据材料都留好,以后可以走法律程序,没事。”从始至终,赵建新都面带微笑,平静的话语却句句直指问题的关键。“到法院是不是很复杂?”女子问。赵建新随即向他们介绍了事故赔偿、法律程序等方面的问题,二人终于解开了心结。他们将相关材料交给赵建新,签字后道谢离开。
刚送走当事人家属,赵建新的手机又响了,是一位市民咨询事故处理相关程序。“道路交通事故下发责任认定书后,双方一致要求交通队调解的,在10日之内写出调解申请,待伤愈后,交通队召集双方调解,达成协议的,制作调解协议书。”赵建新向对方解释说。
赵建新很忙,一个又一个地接待事故当事人,处理一起又一起的事故。记者在其工作间隙进行了断断续续的采访。一些事故当事人因为各种原因,往往在中午来到队里,赵建新和同事们啃着馒头工作的情景并不鲜见。民警受理的交通事故要组卷,普通事故的案卷大概有两三厘米厚,而重特大事故的案卷则有数百页A4纸之多,工作枯燥繁杂,责任重大,压力也很大。记者在调解室的天花板上看到了一个监控探头。经了解,该探头与市公安交警支队相连,审视着调解室内的一举一动。
早上出现场中午才返回
时近11时,记者告别赵建新,向事故中队长韩俊明提出跟随民警出警的要求。韩俊明说:“你们刚来时,他们就走了,还没回来呢。”记者了解到,事故中队8名民警两人一组,轮流值班接处警,从8时30分至次日8时30分,24小时随时待命,值班时只有1个半小时休息,日均出现场40个,而且每天除值班组外,还设置一组预备警力,以备不时之需。“有一天,他们出警班跑了300多公里。”韩俊明说。
14时50分,记者再次来到交警八大队事故中队,见到了值班接处警的民警杨秀岩和他的搭档小宋。52岁的杨秀岩依然干练,和年轻的小宋是一对老少搭档。问起上午的情况,杨秀岩说,他们早上接警后就出发了,然后就是一个接一个的事故现场,到中午12时才回到队里吃午饭,饭没吃完又接到报警,随即赶往现场。
记者坐到杨秀岩对面,还没说上两句话,桌上的对讲机就响了:“西外环马驹桥两车发生事故。”杨秀岩笑着对记者说:“走吧!”车上,记者看到,杨秀岩的装备包括一台照相机、一盒20米的卷尺、一把多功能尺、一台摄录机和事故处理相关认定书、空白现场图等。赶往事故现场途中,对讲机又传来西外环南新道口南30米发生事故的警情,杨秀岩随即进行了记录。
民警“追”现场分身乏术
15时10分许,我们来到马驹桥事故现场,看到两辆轿车发生事故。杨秀岩对现场进行了勘查。由于双方当事人已经进行协商,并达成一致意向,且事故无人员伤亡、责任明确,便为双方开具了《道路交通事故认定书(简易程序)》,并告知当事人到交警八大队事故中队盖章。
记者跟随杨秀岩又赶往西外环南新道口事故现场、建设路妇幼医院东门入口事故现场……16时20分,杨秀岩的工作才暂时告一段落。返回警队刚进调解室,一男一女就推门而入,来处理一起事故。杨秀岩来不及休息,继续工作。刚处理完他们的事,一名年轻男子就来到调解室缴纳撞毁护栏的费用,杨秀岩耐心办理。“小伙子,你怎么才来,你留的电话打不通。你要是早点儿来,不至于花这么多天的停车费。”杨秀岩一边说一边填写单据。一起起事故当事人纷至沓来,杨秀岩没有一刻空闲。
处理完一起出租车与非机动车相撞的事故后,对讲机连续喊出了3起交通事故警情。杨秀岩笑着对记者说:“走!”
17时40分许,记者跟随杨秀岩来到位于北新道的房产交易大厦出口处,看到两辆轿车侧面贴在一起,有刮蹭痕迹。当时两车驾驶人均未在现场。杨秀岩用卷尺测量了现场的相关数据,并绘制了事故现场图,随后,准备呼叫清障车做进一步处理。在等待两车驾驶人的时间里,对讲机又喊出了两起交通事故。时隔不久,其中一辆车的驾驶人来到现场。杨秀岩持摄录机对其进行了询问。大约20分钟后,另外一辆车的驾驶人来到现场。但经询问,两车驾驶人所述事故情况不一致。考虑到事故进一步处理,将涉及到拖车、停车等相关费用,给双方当事人带来经济负担,杨秀岩便当场进行了调解,双方当事人最终达成了和解意向。“能够现场解决的我们尽量不扣留车辆,这样做不仅减轻了当事人的经济负担,也给当事人减少了不必要的麻烦。”杨秀岩说。18时30分,记者告别了杨秀岩,而杨秀岩则开着警车,赶往下一处事故现场。
从8月21日8时30分至8月22日8时30分,整整24小时,杨秀岩共处理交通事故现场39个。22日9时40分,杨秀岩处理完最后一个事故现场,回到警队,继续新一天的工作。
(海健 季男 魏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