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送礼成风气会使"尊师重教"变味儿
开学伊始,忙碌起来的不止是学生,一些学生家长也开始行动起来。他们通过找关系、送重礼来拉近与老师的关系,从而达到老师能够对自家孩子特殊照顾的目的。这种“送礼之风”究竟达到何种程度?最近,一家媒体就“是否给老师送过礼”进行网上随机调查。结果显示,近60%的网友表示送过,而且不只一次,礼品多为数额不等的购物卡,更有甚者送过老师价值万元的名牌手袋。
尊师重教是中华民族的传统。为了表达对老师辛勤劳动的感谢,一些家长选择给老师送点礼物本也无可厚非。但笔者认为,纯粹从尊师重教目的出发送礼的家长仅占极少数,多数家长给老师送礼还是带有很强的功利性。这种将送礼与老师的教育态度联系在一起的做法,反映出传统的尊师重教已渐行渐远。
家长们在互相较着劲儿地给老师送礼的同时,有没有意识到这种表面上看“一切为了孩子”的行为恰恰会伤害了孩子?家长给老师送礼,无形中会影响孩子对这个世界的认识,影响到他们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而且,部分教师收礼成了习惯,把这当成一种创收,有可能对不送礼的学生另眼相看。同时,那些靠送礼赢得老师“好感”的孩子也会对这个社会产生误解,这对孩子何尝不是另一种伤害?
面对这样“开学送礼”的“潜规则”,人们不禁要问,这种太过物质、功利的“尊师之风”何时能够停止?这就需要家长与老师的共同努力。
对于家长来说,送礼无非就是希望自己孩子能够得到老师重视。如果家长们把跑关系的精力放在加强对孩子的全面培养上,那么一个素质良好的孩子是很难不博得老师喜爱的,这样赢来的“青睐”会更有意义和价值;对于传道授业解惑的老师来说,高尚的师德,是对学生最生动、最具体、最深远的教育。老师对于学生的影响不亚于家长。因此,不论学校还是老师,都应有严格的道德自律。
尊师不必重礼。如果尊师重教的方式太物质、太功利,必然使尊师风尚走样、变味儿,最终将损害教师和教育事业的形象,影响孩子的健康成长。(杨星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