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美民富入画来
——丰南区小集镇农村面貌改造提升小记
环渤海新闻网专稿(本报记者唐建勋通讯员朱妍王茜)一条条水泥路通到了家门口,一个个干净整洁的村庄让人赏心悦目,农村面貌日新月异,人们的思想观念不断转变、文明素质不断提升……随着农村面貌改造提升行动的深入推进,一幅村美民富的美丽新画卷正在丰南区小集镇铺展开来。
告别“脏乱差”旧貌换新颜
焕然一新的小集镇洼里村,精美别致的“花园”凉亭鳞次栉比,房屋掩映在绿色之中,宽敞平坦的水泥村道交错相通,道路两侧草木齐整。
在村民广场健身的王志元告诉记者,“现在村里的面貌是大变样了。只要有空闲时间,就可以和城里人一样,来广场锻炼身体了,日子过得有滋有味的。”每当夜幕降临,广场上有跳舞的、扭秧歌的、打羽毛球的、踢毽子的、打篮球的……非常热闹。
村党支部书记刘凤新介绍说:“我们在完善硬件设施的同时,加强软件建设,通过选树典型,表彰先进,让群众自觉参与到活动中来。”
像洼里村这样,民居改造、道路硬化、垃圾处理等百姓关心的实事,正在小集镇有条不紊地推进着。目前,全镇已投入资金50万元,清理各类垃圾1000立方米,硬化村路28000平方米,启用拉臂箱66个,主要街道更新安装路灯80盏,栽植绿化苗木1000株。
打造软环境提高硬实力
小北柳河村是远近闻名的“孝和”村。人们秉承着祖先遗留下来的民风:家庭中崇尚孝道,安居乐业;邻里间你尊我让,和睦相处。
为了将这种精神代代相传发扬光大,小集镇在该村建起了“孝和”广场。忠敬榜、孝敬榜、荣善榜、和睦榜上张贴每个季度村民评选出来的模范人物和事迹。
今年75岁的孟德淑老人是小北柳河村民学习的榜样。虽然已年过古稀,但她仍和丈夫一起照顾着年近九旬双目失明双耳失聪的二哥孙士光。孟德淑老人告诉记者:“二哥年轻时帮着我们拉扯孩子,现在我们对他怎么好都不为过。一家子和和气气地过日子比啥都强。”老人的话语平淡却富有人生哲理。
洼里村“恒敬恒爱”文化、油坊庄村“讲信”文化等在推崇“孝德”文化的小集镇如雨后春笋般不断涌现,孝敬长辈、和睦邻里的人物更是比比皆是。
名人故里变身美丽乡村
西纪各庄村是我国著名考古学家、北京猿人头盖骨的发现者裴文中的故乡。
今年年初,小集镇政府依托该村人文资源和农业资源优势,计划兴建裴文中纪念馆,发展乡村生态旅游,现已聘请专门机构为村庄设计了详细的旅游规划。 “一听说要兴建纪念馆,我们这个小村子将要成为接待八方游客的名人故里,村民们的思想意识立刻跟着提高了。为了给人留下好的印象,现在村里乱泼污水、乱倒垃圾的少了,义务清扫主动保洁的多了;邻里间吵架的少了,互帮互助的多了!”西纪各庄村书记张瑞山说。
集办公会议、事务代理、医疗服务、文化娱乐等于一体的高标准村民中心已经落成,工人们正在做最后的装饰工作,近期将投入使用。
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会有络绎不绝的游客涌入这里,参观纪念馆,体验农家风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