扮靓美丽乡村书写幸福新篇
美丽乡村是建设美丽中国的起点,而省委八届五次全会部署的农村面貌改造提升行动,是打造美丽乡村、提升群众生活品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硬性惠民举措,各地按照此次部署深抓落实、强力推进,最美乡村将渐行渐近。做好这项工作,应着力从规划设计、硬件建设、环境美化、打造亮点等方面着手,突出重点,逐步推进,确保这项惠民工程取得实效。
超前做好规划,打好“乡村底色”。好的规划决定着乡村建设方向,能有效指导村镇建设,更能经得起时间检验。因此,要坚持规划先行,结合实际,做好高规格规划设计。“城乡一体化”并非“城乡一样化”,要在引入现代城镇文明的同时,保护好农村特色田园风光。改造提升行动的目标包括发展之美、生活之美、生态之美、人文之美,底色则是田园风光。滦县提出要高标准、高起点、高站位做好规划设计,强调保护好农村本色风光,避免“千村一面”“乡村不像乡村”,在规划设计中,体现了因村制宜、尊重民意、统筹谋划、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实行村街硬化,畅通“乡村血脉”。村街道路是乡村建设最根本的基础设施,是农村面貌改造提升行动的基础条件。没有硬化的村街路面,村内污水无处排、垃圾随路堆,保持整洁的农村环境、建设美丽乡村就无从谈起。为此,滦县连续四年把村街硬化列入政府实事工程,加大财政支持力度,提高村街硬化补助标准,每年安排100个村实施村街全部硬化,做到村内外水泥路面全覆盖。目前,已累计投资3.2亿元,409个村实现村街路面全部硬化,占全县总村数的80%。其中有3个镇实现镇域内村街道路全部硬化,正在建设的涉及10个镇36个村。群众出门不再“两脚泥”,惠民的乡村大动脉直连每家每户。
搞好环境卫生,洁净“乡村面容”。清洁农村卫生环境不仅是保持村庄整洁的“面子”,更是促进群众养成良好卫生习惯的“里子”。因此,要积极发动群众集中进行环境卫生整治,开展“四清”活动。滦县今年大力组织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活动,县四大班子领导全上阵,组织拉练观摩,严格督导评比,全县已累计投入整治资金1600万元,出动人数5.1万人次,建设完善垃圾填埋场7个、垃圾填埋点420个,清理垃圾20.5万吨。同时,建立起了长效管理机制,村村建立了保洁员队伍,镇镇成立了管理机构,确保农村环境整治常抓不懈。
强化绿美建设,绘织“乡村画卷”。绿化、美化是大美乡村的点睛之笔,搞好绿化、美化工程,美丽乡村才成章如画。滦县多年来一直重视绿美家园建设,累计投资3.6亿元,自2011年起先后实施了绿色攻坚行动、绿色家园创建工程、绿色生态工程,在所有行政村开展了植树造林、庭院绿化活动。今年结合实际又明确利用三年时间建设万亩优质果品基地,让荒山披绿、家园伴绿,促使农民增收、农村增美。今年3月份,滦县被国家绿委评为“全国绿化模范县”。
坚持因村制宜,绽放“乡村异彩”。农村面貌改造提升行动应坚持因地制宜、因村制宜,应把行动与村庄文化建设有机结合起来,深入推进历史文化名镇名村创建工作。滦县在部署整体行动中,明确了要积极搜集榛子镇以及无税庄、迷谷、迁义等镇村的历史典故,挖掘县内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体现其文化特色,增强古镇村魅力。(孙太和)
(作者系滦县县委常委、副县长、农工委书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