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求招招新,但求招招实”
环渤海新闻网专稿 (马志英 王海莲 檀咏)“摆架子”“做面子”……过去,老百姓习惯了用这样的词语调侃农村环境整治时存在的“一阵风”现象。然而,近日在乐亭县乐亭镇采访时,虽然当地群众并不清楚农村面貌改造提升行动的具体内容,但实实在在的效果却让他们改变了固有看法。这也印证了乐亭镇农村面貌改造提升行动中提出的口号——
西孟村
联户供气既省钱又干净
到西孟村采访时,77岁的张晶玲大妈正在准备她和孙女的午饭。灶具上,淡蓝色的火焰燃烧正旺,趁着面条下锅的间隙,张大妈从小菜园里摘了些西红柿和辣椒,清洗、切块、炒制……不过20分钟的时间,香喷喷的饭菜就摆上了桌子。
张大妈说,以前“烧大锅”时,满屋子都是烟,墙壁熏得漆黑一片。尤其是做面食时,上头和面,下头添柴的操作方式很不卫生。遇有客人来,更是忙得晕头转向。用上沼气后,做饭不仅方便卫生,而且还比用煤气省下了一半的钱。
据了解,自今年6月以来,依托村南的宏展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生态能源年产100万立方米的沼气项目,周边西孟村、前寺村、老李庄等6个村1500户农户全部用上联户沼气。而铺设沼气管道、安装沼气表、沼气灶等全部免费,村民们只需办一张沼气卡,定期充值即可用上安全节能的沼气。
赵蔡庄村
优美环境创造经济效益
“住农家院、吃农家饭、听农家曲、采农家果……在这里体验乡村旅游的乐趣,让我产生了远离都市喧嚣,永远居留的‘非分’之想。”这是一位北京的游客为赵蔡庄生态度假村写下的诗意留言。
虽然这位游客早已返程不能接受采访,但在赵蔡庄村走走停停,却时常能捕捉到与留言非常契合的诗意画面:来自滦县某机关的孙先生静静地坐在垂钓园内等待着鱼儿上钩,妻子一边带着小女儿玩耍,一边将刚刚从果园采摘洗净的苹果递到丈夫口边。这一幕温馨的画面被同来的伙伴摄入DV机,引得啧啧一片。孙先生说:“从海边旅游回来的路上,看到生态度假村的牌子,就开车过来了。以前只是听说乐亭海边很美,没想到村庄也是这样诗情画意!”
据了解,赵蔡庄村早在2006年就依托优美的生态环境发展乡村生态旅游,并聘请专门机构为村庄设计了旅游规划。每到周末,都会有来自周边县区及京津唐秦的游客前来体验乡土风情,甚至还吸引了中博传媒影视公司《村头闹翻天》剧组前来取景。几年来,该村平均每年接待游客5万多人次,经济效益连年递增。赵蔡庄村也因此先后荣获河北省乡村旅游示范点、河北省农业旅游示范点、河北省AAA级景区、全国生态文化村等荣誉称号。
韩坨村
在美化家园中提升村民素质
水泥道路平坦整洁,农家小院干净亮丽,常绿植物扮靓四季……虽然韩坨村位于城乡接合部,但村里的环境不仅不比城里差,而且还多了一份浓浓的田园风情。村支书陈书洪说:“村里环境保持得好,得益于村民整体素质的提高。”
在村委会的橱窗内,50名党员干部的照片排列得井井有条。“党员干部集体亮明身份并非走形式、走过场。”陈书洪说,在村庄面貌改造过程中,实行党员包户、村干部包片责任制,激发群众“自己动手、美化家园”的热情。最初,不少群众抱有“观望”心态,但党员干部不辞辛苦、任劳任怨的态度逐渐感染了他们。如今,每天早晨起床后打扫自家房前屋后已成为了村民生活的常态。韩坨村也因此多年荣获市、县级文明生态村荣誉称号。
美了环境富精神。村里遴选了若干名文艺爱好者,按专长和爱好组建了秧歌队、舞蹈队、合唱团,带动众多村民参与其中。在刚刚结束的乐亭县美丽乡村评选中,韩坨村在参选村庄中拔得头筹,其中健身舞蹈队的表演为此项桂冠增分多多。更重要的是,村民们在沟通互动中,不断熟悉了解,一种牢固的凝聚力在娱乐中悄然而生,以前因鸡毛蒜皮的小事会引发的矛盾也在谈笑中化解了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