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根农村,做合格的大学生村官
“现在,我的村官工作其实是一张报纸一杯茶,在村委会办公室一坐就是一天,除了打打字、收收文件,也没其他的事可干。”作为一名大学生村官,林栋对自己的工作很不适应。林栋的现状,折射出当下大学生村官的窘境。(人民日报9月17日)
大学生村官是指到农村(含社区)担任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助理或其他村“两委”职务的具有大专以上学历的应届或往届大学毕业生。大学生“村官”到农村基层工作以后,本应充分利用自己的所学和特长,积极为建设农村、服务农民、发展农业作出贡献,同时自身也可以得到了锻炼和提高,成为新农村建设的骨干力量。大学生“村官”一般聘期为2至3年,聘任期满后有留任村干部、考录公务员、自主创业、另行择业、继续学习等“五条出路”。现如今“村官工作是一张报纸一杯茶,在村委会办公室一坐就是一天,除了打打字、收收文件,也没其他的事可干。”
大学生村官在村里担任的职务都是辅助性的,比如村主任助理或村支部书记助理。这样的职务在村里往往说不上话。很多村官都愿意被借用,甚至有村官主动跑关系要求被借用到乡镇。而在乡镇工作,交通食宿方便,工作生活环境也更好,所以很多大学生村官愿意被借用到镇上。原因有部分村干部认为大学生村官是来抢他们饭碗的,心理上排斥他们;还有就是很多大学生只是以“村官”为跳板,为今后报考公务员等加分,没打算长期扎根农村。使得村民以及村干部都一致对能不能留住大学生抱有怀疑态度,认为大学生村官来农村只是“镀金”的,“镀完金”后是要走的,担心刚把大学生村官带上路,就要远走高飞了,村里的人才缺乏问题还是依旧没能解决。还有很多的村官学习的专业在农村用不上,在村里只能无所事事。不如在乡镇干,还能拿额外补贴。
我个人认为村官们首先要摆正心态。大学生从大学校进入农村,理想与现实巨大落差,会有失落感、自卑感。大学生村官及时调整心态,充分认识到农村正处于一个改革、发展的攻坚阶段,孕育了大量的发展机遇,大学生村官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生力军,在农村一线发挥聪明才智,锻炼提高自己的能力,是党政干部的储备后备人才。搞好农村工作是村官义不容辞的责任。大学生村官要有一种荣誉感和使命感,村官的工作是光荣的。还要融入到群众中去。大学生村官要吃住在村,融入到群众中去。要不怕吃苦,多用群众语言,尊重村民,尽快和村民打成一片。平时经常与老百姓拉家常,与老百姓谈心交心。要取得村干部的支持。大学生村官一般不是本村人,基本上都担任副职,主要工作是搞好党政、法规、政策宣传,管好远程教育。在村里其它事务中,最多起到协调配合作用。若没有其它村干部的支持,村官的工作很难干。村官要主动挑担子,主动找事干,积极出谋划策。把村里的一切事务都当成自己的事去做,村务就是自己的工作,主动分担其它村干部的压力。最后要为民办事。做好传达上级文件精神,宣传好党的惠农政策。能采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解释惠农政策的好处,让农民群众看到实实在在的利益。对群众反映的困难和问题,能办的则马上办,一时解决不了的问题则承诺限期帮助解决,有承诺就一定要落实。要积极创业,推动村产业发展,促使村民增收。
愿我们的基层组织能够切实贯彻中央精神,把大学生村官的事抓在手上,放在心上,落实在行动上,从根本上解决好大学生“村官”的工作和生活问题,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培养更多的人才。广大大学生村官坚定信念、锐意进取、脚踏实地、艰苦奋斗、再接再厉,在干事创业中增长才干,在服务村民中赢得信任,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奉献青春,做一个无愧于组织、无愧于时代的、响当当的村官。
(张自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