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记者从全国人大代表、深圳市龙岗区南岭村社区居委会主任张育彪获悉,中纪委办公厅在答复其关于公车治理的建议时,要求条件成熟的地区和部门,积极推行公务用车统一标识、GPS定位等制度。此外,在全国实行公务用车经费在财务上单独列项和单车定额核算制度。(南方都市报)
近年来,公车改革屡见于报端和网络,但这一顽疾始终没有得到有效解决。中纪委相关资料显示,2011年4月以来开展的公务用车专项治理中,全国已处理违规车辆19.96万辆,这个数量实在触目惊心。人们不禁要问,改革的成效在哪里?不能拿公车改革当做小孩儿过家家的游戏,不能光打雷不下雨。
此次,中纪委“要求条件成熟的地区和部门,积极推行公务用车统一标识、GPS定位等制度”,把改革的突破点放在统一公车标识上,让群众充满新的期待。
首先,让公车“镶嵌”上统一标识,公车在哪里、公车干什么,群众一目了然。群众的眼睛可是雪亮的,公车干私活恐怕难逃公道。这样,实现了公权在阳光下运行。
其次,中纪委不但要逐步推行公车统一标识,而且还将推行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公车管理制度。众所周知,制度建设带有长期性、根本性,这样做无疑再次呼应了习近平总书记在今年中纪委第二次全体会议上提出的“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的精神,要用制度管住“腐败的轮子”,也充分这体现了中央整治的决心。
我们相信,再难以整治的顽疾放在阳光下,任何“魑魅魍魉”都将无所遁形,让公车带上“阳光的轮子”飞吧,让权力更多走上阳光正轨。
(刘鸿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