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造福一方百姓
——市人社局驻滦南县青坨营村工作组帮扶纪实
环渤海新闻网专稿 (本报记者郑芃芃) 深秋,天空澄净。在蓝天、白云映照下的滦南县青坨营镇青坨营村显得格外干净整洁。村民们说:“我们村的新变化都发生在市人社局帮扶工作组到来之后,他们殚精竭虑、全身心投入地开展帮扶工作,真正造福了一方百姓!”
解难题,赢得村民的信任
市人社局工作组入村后,马上挨家挨户走访群众,走街串巷熟悉村情。他们吃农家饭,唠农家嗑,干农家活,走进农家院搞调研,一句句贴心的话语,一个个朴实的举动,赢得了村民的认可,真正做到了问需于民,问计于民,问效于民。面对这样的驻村干部,村民们说话都愿意掏心窝子。
“青坨营村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是村中主街道没有硬化,基础设施老化落后,环境卫生脏乱差,集体经济比较薄弱,产业结构不合理……”在工作组的调查报告中,红笔圈出了这样一段话。这些正是他们入户走访收集来的群众最关注、最需要解决的焦点问题。
“要想富先修路”。工作组了解到村民最关注的就是道路硬化问题,他们在局党委的坚强领导下,积极协调各方面力量,多渠道筹措物资和资金,保障帮扶项目顺利完成。
4月下旬,村庄道路硬化工程正式开工,工作组与村两委认真谋划,亲自做好勘查、测量、清除障碍等前期工作。开工建设至今,主街道硬化已经竣工9条街道,面积约10000多平方米。
提起新竣工的1000米长、5米宽的“育才路”,青坨营镇中学的师生们笑得合不拢嘴,他们动情地说:“这条路原来坑洼不平,‘夏天趟水走,冬天溜冰过’。很多孩子要经过这条路到镇中学来上课,时常发生摔伤事件,工作组驻村不到一个月,一条平坦、宽阔的出村路就有模有样了。路通畅了,咱老百姓的心情也舒畅了!”
送技术,带村民走上富裕路
工作组驻村期间,在与村民交谈中了解到,很多搞养殖和种植的村民迫切需要得到专业技术指导。
百姓最急需解决的问题就是工作组努力的方向。
他们多方协调,从市农科院、市农牧局、唐山师范学院等单位请来专家教授,于3月12日举办了养猪技术知识讲座。通过学习,村中的养猪户们从中受益匪浅。
此后,用科学武装头脑、靠科技发展生产力的热潮在青坨营村迅速蔓延开来,村民们对新知识、新技术的渴求一浪高过一浪。
民之所愿,情之所系。应广大种植户和养牛户的要求,工作组又想方设法邀请到蔬菜种植、测土施肥和奶牛饲养、疫病防治方面的专家,来村里举办了技术讲座。专家们还走进蔬菜大棚、养殖小区手把手向村民传授技术,先后培训村民800余人。此外,工作组还积极向省人社厅争取,把青坨营村列为专家帮扶村。
在工作组成员住宿的村委会院内,时常会有村民到访。不管遇到什么麻烦,大家都愿意来和工作队商量商量。4月2日,村民王瑞玲老人家中饲养的5头奶牛突然生病,他心急火燎地来到工作组驻地求助,工作组当即请来专家为生病的奶牛诊治,并送给老人价值1000多元的消毒药物和注射药剂。老人万分激动地向专家和工作组的亲人们道谢:“太感谢你们了!如果不是工作组的帮助,我的损失可就大了!”
办实事,做村民的贴心人
翻开工作组的工作日志,记录着他们每天的活动情况,让人感受到他们与村民浓浓的深情厚谊。在村里,随意走访一下村民,他们就会讲出工作组为老百姓办的很多实事。
4月27日上午,驻村工作组特邀市工人医院、联大医院、人民医院、妇幼保健院等多家医院的内分泌、神内、心内、消化、呼吸等13个专业的15名专家,为村民开展义诊。除了健康检查、听诊把脉,医疗专家们现场免费发放2000余元的基本药物和保健牙膏牙刷300余套。
村民王兴隆高兴地告诉记者,“驻村工作组带着专家来为我们检查身体,大家特别感动。他们不仅带来了党和政府的关怀,更让我们感受到了亲人般的温暖!”
多少次夜不能寐的苦苦思索,多少回播洒汗水的苦干实干,工作组成员们晒黑了、累瘦了,可是他们的党性却在不断锤炼、升华。工作组组长蒋耀光感慨地说:“都说群众工作不好做,只要把自己融入到群众中去,一心想着百姓,倾注真情帮扶,就没有办不成的事!”
工作组筹措了50多万元资金和价值60余万元的物资,硬化了主街道,安装了照明设施,疏通了排涝排污渠道,净化美化了村容,建成了互助幸福院,改建了农家店,设立了邮站,新建了25个蔬菜大棚,举办了“迎国庆走基层金秋文艺晚会”。在市人社局工作组的帮扶下,青坨营村正迈向幸福、富裕的康庄大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