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命老区的“幸福使者”
环渤海新闻网专稿 (记者王雪漫) 近日,记者走进滦南县青坨营镇青坨营村,地,还是那一片片沙土地;路,却不再是泥泞小道,一派和谐发展的景象映入眼帘。青坨营村是革命老区村,村基础设施较差,没有支柱产业。在今年深化加强基层建设年活动中,市人社局工作组到该村帮扶,240多个日日夜夜,让这个老区村焕发了勃勃生机。
铺就“幸福路”
“这条路原来坑坑洼洼,每逢雨雪天气就泥泞不堪,师生上学和村民出行非常不便。而驻村工作组仅用了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就让它换了模样。”提起村里育才路的变化,青坨营镇中学原校长姜兆来感触颇多。
自驻村之日起,工作组就将与村民利益密切相关的“民生工程”作为重中之重。道路硬化是工作组解决的首要民生问题。青坨营村原来只有两条水泥路,工作组进村以后,多方筹措资金、物料,一下子就为村里修建、硬化了9条道路,近万平方米。一条条平坦宽敞的水泥路与唐港公路相连,并延伸到每家每户。
工作组还与村民一道,清理街道21条、垃圾1000多方,粉刷墙面近1500平方米,帮扶出台了《青坨营村村庄环境综合整治规划》,制定了《青坨营村环境卫生管理制度》和《青坨营村环境卫生整治管理责任书》,提交村民代表大会通过后,分发到每家每户,村民逐渐养成了良好的卫生习惯,如今青坨营村的环境卫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说起驻村工作组的帮扶项目建设,青坨营村党支部书记柴国成更是如数家珍:“硬化主街道、改造低压线路、挖掘防汛沟渠、埋设排污管道、检测自来水质、安装路灯亮化、植树绿化……件件项目都办在咱百姓的心坎上,甜在咱村民的心窝里!”
架起“连心桥”
今年4月份,居民王瑞玲家中饲养的5头奶牛突然发病,王瑞玲惊慌失措中找到驻村工作组求助,工作组当即协调5名农牧兽医专家火速赶往青坨营村,对奶牛进行了现场救治,并送去价值1000多元的消毒药物和注射药剂,解了王瑞玲的烧眉之急。
类似这样排忧解难暖民心的事例不胜枚举:工作组深入特困户和建国前入党的老党员家中开展扶贫济困送温暖活动,送去价值数千元的粮油和慰问金;为解决村民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工作组邀请了工人医院、联大附院等多家医院的专家,到青坨营村为村民开展免费义诊活动,免费发放基本药物。为丰富村民的文化生活,工作组又邀请中国戏曲梅花奖获得者张俊玲等知名演员,举办了“迎国庆走基层金秋文艺晚会”。
同圆“幸福梦”
为鼓励和引导村民自力更生、创新创业,达到“扶贫”又“扶志”,“输血”又“造血”的效果,驻村工作组实施了智力帮扶项目。工作组充分发挥人社部门的职能优势,积极向省人社厅争取,将青坨营村确立为专家帮扶村。从市农科院、市农牧局、唐山师范学院等单位请来专家教授为村民举办四次种植、养殖、土壤施肥、蔬菜大棚等农业知识技术讲座,向村民面对面、手把手传授实践技能,受到村民的热烈欢迎。
工作组还积极协调有关部门,为帮扶村引进了绿宝3号优质黄瓜新品种,改建了农家店,建设了互助幸福院,补充更新了农家书屋,添置了健身器材。
如今的青坨营村,村民收入增加,村貌焕然一新,村民文体生活不断丰富。为了脱贫致富路上无数质朴而期盼的目光,市人社局驻青坨营村工作组仍不懈努力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