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环渤海新闻网>唐山>综合新闻 正文

刘士裕:自掏腰包近10万元为60位唐山籍书画家立传

  http://www.huanbohainews.com.cn   2013-11-12 8:22 来源:环渤海新闻网  

刘士裕:自掏腰包近10万元为60位唐山籍书画家立传

  环渤海新闻网专稿(钱琨) 11年来,刘士裕自掏腰包到全国各地采访,通过介绍书画家的形式宣传唐山,让大家了解唐山的书画文化。目前,刘士裕已经创作完成51位唐山籍书画家的传记,预计到明年7月份写完其余9位书画家的传记。

  偶然与书画结缘

  刘士裕与书画结缘完全是因一次偶然——工作时参与组织了一次200幅珍贵书画的捐赠,其中包括张大千、齐白石、李可染、傅抱石、刘海粟、王雪涛、启功、吴作人等150位书画家的作品。捐赠人贾靖宏介绍了每一位书画家的简历、作品风格。刘士裕由此对书画有了初步的认识,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随后,他又参与了唐山市承办的唐山抗震20周年美术书法展览、唐山市建国50周年书画作品展览和庆祝建党80周年书画作品展览,其间先后走访了刘大为、欧阳中石、李铎等80余位书画家,结识了一批著名书画家,特别是同全国各地唐山籍的书画家取得了广泛的联系。

  在困难中收获感动

  “2002年,刘士裕从单位离岗,时间充裕了,再次萌发了尽自己所能发展唐山书画事业、宣传唐山书画人的想法。”于是他开始采访书画家,通过撰写专访或人物传记的形式,把全国各地唐山籍书画家所取得的艺术成就介绍给家乡人民。刘士裕特意订阅了《中国书画报》《名人传记》《收藏》等报刊,边学边写。“北京人文荟萃,名人集中,我背着相机、录音机、笔记本,每月都要去一两次。”他还多次自费到天津、保定、石家庄、西宁、杭州、昆明等地采访。采访回来整理录音,查阅资料,编写提纲,写好后寄给本人审阅。采访过程中遇到不少困难,也收获很多感动,其中对靳之林先生的采访最令他记忆深刻。

  采访靳之林先生时,靳先生已近80岁高龄,得知刘士裕要为唐山籍书画家作传,把书画家及作品介绍给家乡人民,靳先生十分高兴,当晚便开始为刘士裕写相关资料,一直写到次日凌晨2点多,刚准备睡下,觉得资料还不够详实,又伏案到早晨6点多。

  朋友眼中的“疯子”

  2005年至今,刘士裕先后撰写、主编了《书坛画苑唐山人》《唐人百味札》《历代名人咏唐山·当代书法名家手墨》《唐人百扇集》4部关于唐山书画艺术方面的著作,在唐山书画界引起很大反响。熟悉他的朋友们介绍,并不富裕的刘士裕已为此投入近10万元。

  刘士裕说:“其实花钱倒是其次,主要是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每一篇传记,都要经历采访、整理录音及资料,然后构思、动笔的过程,要耗费一个月左右的时间,靳之林先生的传记甚至写了3个多月。开始构思的一周,感觉无从下笔,每天饭吃不香,觉也睡不踏实,老伴总对我做暂停的手势,担心我身体吃不消。”

  除了写专访传记,刘士裕还办了《唐人书画报》《唐人书画网》。“报纸不赚钱,网站赔钱”,朋友们不理解,说他是“疯子”。

  为唐山人民留下

  珍贵的记忆

  “虽然我并不是在唐山出生的,但我在这里工作生活了45年,唐山就是我的第二故乡。”刘士裕笑着说。

  刘士裕采访的唐山籍书画家70%年龄都在70岁以上,从去年开始,他采访书画家时不仅留下文字资料,还保存影像、录音,以此全方位展现书画家的艺术人生。这些传记完成后,他准备把这些资料献给档案馆和博物馆,给唐山人民留下珍贵的记忆。

稿源 唐山晚报 编辑 冯叶
.
相关新闻:
顶狂风冒巨浪 唐山边防官兵救助6名落水渔民   13-11-12
唐山:玉田县首次发布《气象基本公共服务白皮书》   13-11-12
唐山路南社区管理探新路 居民自治解百姓身边难题   13-11-12
唐山召开对接北京产业转移动员会议   13-11-12
唐山开展深化加强基层建设年活动综述(上)   13-11-12
.
 
.
 
热点新闻
·河北纪念李大钊诞辰130周年座谈会在唐山举行
·唐山市委召开常委会(扩大)会议
·最新限行通知出来了!唐山启动重污染天气Ⅱ级应急响应
·2019年世界城市日中国主场活动召开新闻发布会
·丁绣峰:以决战决胜的姿态确保圆满完成全年目标任务
·唐山·曹妃甸港西宁内陆港揭牌
·唐山召开11月份空气强化管控措施部署会
·住建部副部长倪虹在唐山调研
·【聚焦2019世界城市日】菲律宾圣罗克市市长:唐山生态恢复方面做得非常好!
·2019年世界城市日中国主场活动在唐山开幕(组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