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网友在天涯论坛发帖举报,湖北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道路运输管理所所长刘政公车私用,并图文并茂地列举了私用公车的时间和地点。此网帖一经爆出,点击已超过20万次。这也使得此事件在网上发酵。(2013年12月4日天涯社区)
对于以上问题,这位刘所长的回应是,车牌为“鄂Q 19388”的福特轿车为单位所有,不是我一个人用,凡在没有公务的情况下,我一般是不开这辆车的,我们公车使用是有登记的”。他还猜测发帖者是自己的下属。
公车外出既然有登记,那么,为何还会有轿车到超市、居民区和餐饮场所等处的实拍图片?是否是登记制度形同虚设?还是单位监督体制的不完善?
笔者认为,要想彻底吞下公车这块硬骨头,制度是根本,监督是关键,严厉打击是保障。
制度是根本。自车改以来,各地方车改的方式不尽相同,有的地方是在车子上装GPS,监管其行踪,有的地方“公车货币化私用”,据说也有效果。有的地方是货币化发放补贴,据说也节省了开支,因此,结合自身实际,出台一套给自己“量身定做”的制度尤为重要。
监督是关键。十八大以来,反腐败工作取得巨大成就,一方面是因为中央把反腐败提到新高度,另一方面也与中央采取新的反腐策略,以网络监督为代表的舆论监督得到强化有关。回头看二十多年的车改,模式探索了不少,但更多的地方是按兵不动,公车越来越多,有的官员一个人得有几辆车,用途不同,专车不一。车子在车改中不是越来越令人满意,而是越来越成为严重的问题。于是,在众多不满的情绪下,很多网友积极主动的当上了党中央的“千里眼”,随即爆出的公车私用的事件也来越多,这无疑将我国的公车改革有推向了一个新的高潮。
严厉打击是保障。“老虎”、“苍蝇”被找出来后,需要相关部门站出来,对此问题线索进行彻查,涉嫌违纪违法的,都要严肃查处,我们呼吁建立一个“主动公开—有效监督—积极回应”的工作链条,公布事实真相,对腐败问题要“零容忍”,有多少处理多少,做到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如此才能赢得公众的认同和支持,提高政府在公众心目中的可信度。
从另一个角度看,及时查明事实真相,并将处理结果公诸于众,不仅是对贪腐现象出以重拳的一种方式,也是对当事人的负责,避免让有些图谋不轨的人钻了空子,故意制造谣言,影响政府威信,使网络成为谣言流布之地。既不能贪腐官员逍遥法外,也不能让谣言成为某些人打击报复的推手,既要拔出萝卜,也要把泥洗干净。
(刘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