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来,中纪委屡次发文,严禁节日期间公款送礼、吃喝等。然而,记者调查发现,一些单位和个人“暗度陈仓”,运用网络交易逃避监督,而且送礼者与收礼者互不见面(据1月13日新华社)。
一方面是中央三令五申禁止公款送礼,一方面是送礼者想方设法钻空子,根本问题是个别官员临近节日索贿和对“电子礼品卡”的默许助推了这种不正之风的盛行。
那么,公务送礼“隐身化”有哪些特点呢?首先是网络购买无限制,发票可以随便开。很多网站对购买电子礼品卡的数目和金额无限制,而且发票可以随便开,从办公用品、劳保用品到教材资料都可以,总之购买者可以用来报销。其次,网站和快递等第三方提供便利服务并保守秘密,如果没有网络“电子礼品卡”的混乱和监管漏洞,如果没有快递公司的“便利”服务,如果没有双方对购买者和收礼者的讳莫如深,也许公务送礼的“隐身化”之风就不会兴起。最后,使用“电子礼品卡”,只需输入密码便可选购商品,没有实名制,更没有数量和金额的限制,既方便快捷,又避免风险。
但是,要想人不知,除非己莫为。公务送礼花样百出,“网购+快递”虽然让送礼收礼“隐身化”,但并不是天衣无缝的。网络购买“电子礼品卡”,需要使用网银或支付宝,这些都是实名的。购买商品和“办公发票”不符,网站也是有记录可查的。最后,“电子礼品卡”使用者是需要提供收件地址、个人姓名和电话等信息的。也就是说,“电子礼品卡”从购买者到网站到使用者都不能完全“隐身”。
所以,要狠刹公务送礼“隐身化”之风,必须尽快制定网络销售礼品规范,扩大监管范围,不仅购卡实名,用卡也要实名;不仅线下实名,线上也要实名;不仅要限制单卡金额,还要限制单卡销售数目等等。此外,税务部门要加大账目核实与发票查验,对于办公用品、培训费等发票年底大量增加的现象,要仔细审查,一旦发现虚开发票的情况,坚决予以查处和处罚。最后,要从根本上铲除腐败滋生的土壤,一方面坚持对腐败的零容忍,发现一起查处一起,决不姑息;另一方面要完善公务接待、财务预算制度,减少隐性开支,强化显性监督。
(张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