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秧歌扭出农家好生活
环渤海新闻网消息(本报记者孙愫)1月30日,大年三十儿。
来到乐亭县新寨大集上,记者很快就被秧歌队的表演所吸引,切身感受了乐亭秧歌的独特魅力。
伴随着欢快的音乐,只见秧歌队员们身着多彩的衣衫,配合飞舞的扇子和手帕,扭起来非常带劲儿,一出场就赢得了满堂彩,在场观众阵阵叫好声不断。
“对于乐亭农村老百姓来说,这地秧歌是易学易会、人人会扭。农闲时节,我们几乎村村有秧歌,唢呐响起来,鼓点敲起来,秧歌就扭起来了,喜庆极了!”正在旁边候演的秧歌队副队长程宜贵边看队员表演边给记者介绍,现在乐亭地秧歌更多地成为了一种节日间的文艺形式,全县百人以上的秧歌队就有100来个。到了节庆期间,每个集市上都能看到秧歌表演。2011年,乐亭地秧歌入选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程宜贵是个铁杆儿秧歌迷,多年的锻炼让他腰板挺直,声音洪亮,目光炯炯有神。“在活动中锻炼身体,心情舒畅这比什么都好。”说完,他爽朗地笑了起来,“我得上场啦!”
身处其中的记者也被热闹的气氛所感染,换了一身行头,却怎么也踩不好鼓点,找不到扭秧歌的窍门。“你看那是我们的秧歌头,也就是秧歌队中扭得最好的人。你可以向他去请教请教。”在程队长手指的方向,记者见到了秧歌头安永林夫妇。
“扭了十几年了,主要是带好全队扭好每场秧歌。”安永林给记者介绍说,秧歌的行当大致可分文、武丑,文武公子,妞(少女、少妇),文、武擓(老婆、老头)和童子等等;动作也丰富多彩,脚部动作有俏步、弹步、平步和小碎步;腰部动作有扭腰、闪腰、探腰;肩部动作和头部动作也分好几类。主要以扇子和手绢为道具,借以表达人物的思想情感。
边介绍边比划,在他的帮助下,记者也能踏着铿锵的鼓点,扭出了一点点节奏感,切实感受到乐亭秧歌乡土气息、地方气息浓郁,诙谐幽默、逗乐打趣的突出特色。
“我们一到节庆日特别忙,今天集上一场,下庄表演两场。”安永林说,乐亭秧歌原来都是男人在扭,这几年妇女也参与其中,凭个人喜好挑选角色。现在出现了反串多的特点,男人演妞、女人演丑的现象非常普遍,这样的反串大概能占一半以上。“你看,那边就有很多漂亮的‘男妞’和豪迈的‘女公子’。”
不光是记者被这充满活力的秧歌所吸引,前来赶集的任素艳看到大秧歌高兴地不得了,马上就加入了进去。“今天凑巧了,来赶集,看到这个忍不住要扭几下。”任素艳边扭边说。“特别爱看扭秧歌,汤家河镇这两口子的秧歌头,扭得最好了!”人群中的李汉增大爷正看得过瘾。“好看,跳得好,也很热闹。”王桂云大妈看得目不转睛。
……
秧歌声声闹新春。大秧歌给乐亭农村带来了春节热闹的节日氛围。在秧歌队员们个个抖擞的精气神儿里,记者深深地感受到,广大农民们对即将过去的一年收获的喜悦,对来年更加美好幸福生活的憧憬。来年,定会是一个幸福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