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得去院,基层工作者要从机关中走出去,深入到农村、走进农家院可以直接更好地了解群众生产、生活状况,了解到群众对党和政府各项方针、政策的满意程度和宝贵意见。下基层的过程中,首先要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要端正心态,树立服务意识,要真心实意聆听群众呼声,避免“摆架子、走过场、出矛盾”。只有对群众“用真心、讲真意、使真情、说真话、办实事”,才能从群众处了解到最真实的情况和建议。
坐得上炕,放下架子才能坐上百姓炕头,只有进院坐到老百姓的炕头上,老百姓才能把你当成自己人。这样才能了解他们的需求,充分发挥干部们的聪明才智,为群众排忧解难,带动农村经济发展。农村发展,渴求的是项目,急需的是资金。这些平日里掌握大量经济信息和资源的干部们下到了基层,必然给群众带来好多金点子,必然能联系许多部门跑资金,也必然促成一些切实可行的项目。农村经济发展了,农民生活安居乐业,社会维稳工作也就解决了,我们干部的工作也就做到位了。
唠得了嗑,农村的工作,与群众打交道,凭的不是你的夸夸其谈,凭的是你解决问题的能力。有能力解决问题,群众就欢迎你,没能力解决问题,你还在群众面前打官腔,群众就打跑你。到基层做工作,就是要求我们的干部唠得了农家嗑,“嘘寒问暖”、做做样子。总之,农村工作要的是动真的来实的,来不得半点儿虚假和浮夸。我们的干部在机关悠闲自在,不愿意到基层。长此以往,我们的干部队伍与老百姓的距离拉得越来越远,后果不堪设想。走进基层、深入群众,要尊重民意、真心实意与群众交朋友,保障民生、真心实意为群众办实事,要真正成为群众的贴心人,成为群众的主心骨。
基层是改革发展的主战场,维护稳定的第一线,服务群众的最前沿。基层工作如果真的可以进得去农家院,坐得上百姓炕,唠得了家常嗑,那么一定会赢得老百姓的信任。(棋棋麻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