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度公务员报考人数超过130万,除了大专、本科生,报考者中不乏硕士生、博士生,这也显示着“国考”的受欢迎程度。不过,在不少公务员眼中,这个岗位就是“围城”。相关调查显示,超六成受访民众羡慕公务员,六成受访公务员称有过辞职念头。(2月13日新华网)
公务员辞退为什么有心动无行动呢?体制内个人福利的稳定预期,恐怕是主要因素。一些人进入了基层公务员岗位之后,发现与自己的性格、兴趣、人生追求并不合拍。比如,有的年轻人有创新冲动,不恪守陈规,但显然领导更喜欢守口如瓶、守纪律、听话的人,至于创新不创新,压根儿就是一件次要的事情。比如,有的年轻人曾经学有所长,但在基层公务员岗位上,哪怕你是硕士博士,也得做打开水、扫地、接电话、做记录之类毫无含金量的事情,也许要不了几年,不仅无法学以致用,而且平生所学也会基本还给老师了。再比如,有的年轻人看到升职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甚至和个人努力并无必然联系。这些都是年轻公务员萌生去意的原因所在。至于为何只有心动不见行动,答案恐怕也是“因为稳定”。
说到稳定,谁都知道,社会保障机制是人心安稳、社会稳定最好的调节器。公务员群体以及社会公众的“稳定考量”表明,公务员与其他社会群体之间社会保障级差的“双轨制”亟待打破。显然,同轨的、全覆盖的社会保障体系,才有利于激发个人创造动力和社会创新活力。随着社会财富的增长,通过合理科学的社会保障机制满足社会公众生老病死、受教育以及体面生存方面基本诉求,不只是一种现代文明,也是化解社会矛盾实现社会和谐的必由之路。
想想看,一旦公务员与非公务员之间的“稳定级差”被打破,学有所长且头脑灵活的年轻人,还会去挤“国考”的独木桥么?公务员辞职还会成为一种心动不行动的偶然现象么?一旦稳定的后路无忧,人们就会更多地去尝试闯市场、搞创新了。
(枫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