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2月13日,南京出台了《关于加强公务员考核奖惩工作的意见》,明确了上述考核、奖励、惩戒规定。旨在进一步严格公务员日常管理,用制度“治庸治懒”,全面提升公务员执行力。南京全市目前有3万多名公务员,其中处级以下公务员是2万多名,对他们的管理就此有了“史上最严”紧箍咒。该意见首次将公务员考核、公务员奖励和公务员惩戒结合起来,以制度规范公务员职业道德和行为,以制度激励公务员立足岗位、恪尽职守、努力工作。
去年以来,从中央到地方,针对公务员的各项规定、禁令不断出台,2013年甚至被称为公务员的“禁令年”。在中央八项规定、反四风活动以及群众路线等相关中央政策的严加执行之下,令公务员的福利待遇大大减少,使公务员显得不如以前那么“好过了”,使公务员的这个“铁饭碗”也悄然褪色,甚至有些年轻公务员产生了辞职的想法。
多年来,公务员顶着“吃皇粮”的头衔,不仅工作稳定,旱涝保收,而且福利待遇优厚。但是随着各类贪官的落马事件相继曝光,公务员逐渐与贪污、腐败等词汇画上了等号,公务员也经常会受到众人的误解。在这个背景下,中央和地方各项禁令、政策的出台,使公务员不再是安逸的“铁饭碗”,但我认为这未必是坏事。
首先,一些负面认知会使人们对公务员产生误解,而这种误解持续下去,很可能导致大众对政府的误解,甚至会导致一些上访事件的发生。各项禁令的出台给公务员戴上了紧箍咒,全面提升公务员执行力,树立起新的公务员队伍形象,消除大众对公务员的误解,建立起公务员与大众之间的信任,对于国家的长远发展来说是非常有利的。
其次,从本质上来说,公务员与其他行业职员一样,只是一个职业而已,不必高看一层,也不必低看一眼。通过打破“铁饭碗”,可以让公务员考试真正降温,有利于社会制度的公平公正。有利于提高政府的工作效率。让“铁饭碗”变成了“瓷饭碗”,会使公务员产生危机意识,可以增强他们的工作活力,不断进取,更好地为百姓办好事办实事。
最后,对于公务员本身来讲,他们可以在进出之间及时转变人生之舵,找到适合自己的职业和工作环境,不必为了退休好处而压制自己的人格和梦想。从这个意义上讲,打破“铁饭碗”也是对公务员的解放,失去的是镣铐,得到的是自由。
(金山斋主、张东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