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旬农民30年执着救人 孙长连:懂得奉献才是完美人生
环渤海新闻网专稿(本报记者闫妍)握住孙长连的手时,感觉就像握到了一把粗糙的锉刀,那些因长年劳作而有些变形的粗大的手指上,长满了厚实的老茧,“我是粗人,是个农民,除了一双手,什么都没有。”孙长连笑道。可在他朴素的农家小院里挂满了全国各地送来的锦旗,堆满了各式各样的荣誉证书: “唐山市丰南区第二届道德模范”“丰南见义勇为积极分子” “5·12抗震救灾志愿服务荣誉证书”“都江堰市见义勇为公民”…… 30年间,他自己也记不清用这双农民的手在车祸现场、在火灾中、在冰冷的河水里,甚至是人贩子手中救过多少人。
被苦寻5年的“救命恩人”
“同情人很容易,问题是怎样才能真正地帮到人。”
“当时我躺在路旁,眼睁睁地看着人们从我身边绕过去,直到孙大哥肯为我停下脚步。”5年前在205国道,史占春连人带摩托车被大货车刮倒,是孙长连把重伤的他送到医院,留下身上所有的钱后便匆匆离开了。凭着当时模糊的记忆和对孙长连口音的判断,史占春开始在事发地附近的村庄寻找无名恩人,“我整整寻了5年,最后终于在丰南东田庄乡王打刁村找着了。这5年间为了找孙大哥,我甚至去过芦台和天津,但无论这个过程多辛苦,我从没放弃过,我就是想亲口对孙大哥说一声谢谢。”
“孙大哥在村子附近救助的车祸伤员,仅我知道的就有不下30人。”村民刘彪对记者说,孙长连不仅会救助路遇的车祸伤员,连让人避之唯恐不及的流浪汉,他也会收留到家里悉心照顾。
2013年11月13日,因精神间歇失常走失五个多月的张国昌终于见到了从河南赶来的哥哥。在孙长连家里看到衣着整洁,面色红润的弟弟,张国昌的哥哥不禁数度哽咽:“我们永远不会忘记是唐山的孙大哥把我们这个家庭从崩溃的边缘拉了回来。”
“把张国昌领回来的时候,他身上就穿了件夹克冷得直抖,村里有人劝,说弄个傻子回家,万一走不了,就麻烦了。可我想同情人很容易,问题是怎样才能真正的帮到人。”孙长连帮张国昌洗了澡,换了里外的衣服,还理了新的发型。孙长连说,张国昌虽然不说话,但他一直不放弃同他聊天,终于张国昌在纸上写下了大概的家庭住址。孙长连就凭着这一点线索最终联络到了其远在河南的亲属。
2012年4月18日,孙长连在蓟运河中救起落水的走失青年孟某,在当地民警帮助下成功与其家属取得了联系。
2014年1月,孙长连为帮助一名本地口音的流浪女孩找到家,在村里成立了寻亲车队,后在派出所协助下顺利帮助其回到家中。
……
四次进川救灾的“唐山大哥”
“救一次人,能顶上读两年书。”
除了在家乡救人,孙长连只要看到全国哪里出现了灾难,都会第一时间前往,50岁的他曾四次进川救灾。
第一次,因他的卓越表现被汶川抗震救灾指挥部任命为志愿者队长,也被来自全国的志愿者们亲切地称作“唐山大哥”。
第二次,为满足灾区残疾人何清礼看春晚的愿望,在接到电话的第二天孙长连就丢下妻儿踏上了赶往汶川的列车。年三十的上午,在汶川县城已经关门的商场前,风尘仆仆的孙长连用他的爱心打动了商场的经理,破天荒地卖给他一台彩电。下午4时左右,怀抱电视的孙长连终于站在了何清礼和乡亲们面前。废墟上的小山村沸腾了,那晚孙长连和上百名乡亲一起露天观看了让他永生难忘的2008年春节联欢晚会。
第三次,孙长连在投入玉树抗震救灾工作8天后,途经都江堰汽车站,发现一座四层楼突发火灾,浓烟冲天,恐怖的玻璃爆炸声此起彼伏,孙长连找人往身上浇了四盆凉水冲进楼里,救下三名被大火吓呆的学生后,又返回四楼找到火源奋力灭火,直到消防人员赶到控制了火势,孙长连才从楼里踉跄着出来。当围观的人看到全身黢黑头发被烧焦的孙长连要离开时,都不禁为他的英勇鼓起掌来。
第四次,在雅安,孙长连没有贸然深入灾区,他在雅安火车站拉起条幅,牵头成立了“爱心指南”组织,为全国奔赴雅安的志愿者进行组织调度,“多次救灾的经验告诉我,志愿者工作单凭一腔热情是做不好的,通过组织化管理,按专长统筹分工,才能集体作战,取得最大的胜利。”
记者在一份汶川志愿者证明上看到,孙长连在汶川救人19人次,在什邡服务120个小时。“那时天总是下着小雨,我们都挤在地上睡,物资车一来就去搬卸,前几天都差不多要工作十几个小时。”提到抗震救灾,50岁的孙长连很少讲他的辛劳和付出,却总是在讲他的收获,在讲救灾的最前线几乎每时每刻都能感受到的心痛与感动。他无数次为那些不曾相识的生命的逝去泪流满面,但也正是在大灾大难面前,让他感受到了中华民族令人震撼的团结与博爱。“救一次人,能顶上读两年书。”孙长连说。
家人眼中的“铁杆志愿者”
“懂得奉献的人永远都值得尊敬。”
孙长连说自己救人的经历要从1984年开始说起。那年村里赶集的一位妇女丢了孩子,“当时我骑着摩托车,集市上的人都说看见抱走孩子的人没走远,想让我帮忙追追。根据他们说的抱孩子人的长相,我骑着车一路追到了另一个村。”孙长连说,刚到村口就听见有孩子的哭声,但他也不敢轻举妄动,就去旁边的邻居家打听,一问才知道这家人根本没有孩子。为了保险起见他还让邻居往这家的门缝里看了看,“得到肯定不是这家人小孩的答案后,我马上往回赶,回去的时候那女人还在哭,知道孩子有了消息,她高兴地什么似的,最后我们把孩子要了回来。”
“那个时候才发现,原来能帮助别人自己心里更美。”用孙长连自己的话说,从那时起,自己就愿意做好事。“做了好事,心里特别舒坦。”
被评为丰南第二届道德模范后,孙长连把奖励给他的一台滚筒洗衣机直接捐给了敬老院。“家里人支持的,说自己辛苦点多动动手,把洗衣机捐给更需要的人。”孙长连说,这么多年,他被家人叫做“铁杆志愿者”,“他们既理解我也担心我,因为现在做好事反被讹的报道也不少,但我总觉着救人的风险被夸大了,我救了那么多次人从来没遇到过这种情况。其实懂得奉献的人永远都值得尊敬,也只有懂得奉献才是完美人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