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背后暗藏的隐患—市食药监局检查“美瞳”市场见闻
环渤海新闻网专稿(本报记者郑芃芃 通讯员王贺忠)如今时尚界,美瞳之风可谓风头正劲,越来越多的年轻女性选择美瞳来装扮自己。大街上,小巷里,随处便可碰上这样的时髦女郎。配戴“美瞳”,能让双眸即刻变得顾盼生姿、明亮有神,因而成为众多女性热捧的美容“神器”。殊不知,美丽背后却有可能隐藏着安全隐患。
日前,在新街步行街,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开展了打击非法经营“美瞳”的专项执法活动。这也是该局启动医疗器械“五整治”专项行动后的首次执法检查活动。
据市食药监局有关人士介绍,装饰性彩色平光隐形眼镜,是在隐形眼镜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用于以装饰和改变角膜颜色的隐形眼镜。强生公司较早开发生产并进入国内市场,注册商标为“美瞳”,由于“美瞳”这个名字形象地表现出了“美容镜片”的特点,因此“美瞳”逐渐地成了装饰性彩色平光隐形眼镜的俗称。
根据我国相关规定,装饰性彩色平光隐形眼镜在上市前需要通过安全性、有效性的评价,获得医疗器械注册证后方可生产、销售和使用。生产此类产品的厂家需要取得《医疗器械生产企业许可证》,经营此类产品的商家需要取得《医疗器械经营企业许可证》。
记者观察到,步行街上的多家商铺在销售“美瞳”,售价在35元到50元不等,品牌、品种让人目不暇接。在当天的检查中,执法人员共检查了3家商户,发现这些商家均没有取得《医疗器械经营企业许可证》,并不具备出售美瞳的资格。当记者向店主询问产品进货渠道时,店主说:“这是从韩国原装进口的,卖得非常火爆,质量肯定没有问题。”
按照国家的相关规定,进口的装饰性彩色平光隐形眼镜必须有中文标识,外包装上必须有产品注册号。检查中还发现,商户销售的美瞳,有的只有外文标识,根本没中国字。有的则没有任何标识标注,只能透过密封的透明瓶体看到里面是隐形眼镜。最终,执法人员将三商家正在销售的1313支美瞳进行了扣押,随后将进行立案调查。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消费者对美瞳认知短浅,盲目跟风的现象也令人担忧。我市某学校高二女生小周告诉记者,“我戴美瞳纯粹是因为好玩,赶潮流。戴了一年多了,一般在小商店或夜市购买,因为比较便宜。至于有什么不适,就是刚开始戴眼睛感觉有些干涩,有时还会出现血丝,滴点眼药水就好了。”
为保障消费者合法权益,正确认识和合理使用装饰性彩色平光隐形眼镜,市食药监局提醒消费者:应到具备相关经营许可资格的医疗器械经营企业购买,并确认所购产品已经获得医疗器械注册证书,切勿贪图价格便宜从非正规商家或者网络商铺上购买未经注册的产品。消费者如发现销售假冒伪劣的装饰性彩色平光隐形眼镜等行为的,可及时向所在地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举报,或拨打举报电话1233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