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玉娥:编织自己新的人生
环渤海新闻网消息(汤桂清 檀咏)卡通图案的绒线帽、几何图形的围巾、各种材质的拖鞋……在乐亭县第三试验小学南墙外的一间编织屋内,柜台、橱窗被这些精致的手工制品装扮得五彩缤纷。店主韩玉娥正和几位姐妹围坐一堂,指导她们飞针走线,爽朗的笑声不时从小屋内飘出。
这样平静而温馨的场面对于经历过10年上访之路的韩玉娥来说是一种享受。韩玉娥是乐亭县毛庄镇南庄坨村村民,年幼时因腿疾医治不及时造成下肢萎缩。但生性好强的她没有因身体残疾而自卑,不论在任何方面都不想落后于人。结婚后,她和丈夫在村里熬凉粉、压挂面、蒙大棚,不仅还清了婚前婆家欠下别人的外债,还盖起了3间漂亮的平房。然而,也是基于这种倔强、爱较劲的性格,自2003年以来,韩玉娥因为选举、分地等矛盾频繁到镇里、县上,甚至北京上访,这一访就是10年,成为让镇里头疼的“难缠户”。
“再也不想过那种东奔西走的日子了!”谈起10年的上访之路,年近六旬的韩玉娥连连摇头。她说,其实每次上访都有抵触心理,省吃俭用攒下的钱都浪费在往返路费和食宿费上,身体上承受的劳顿自不必说。更重要的是自己的心理感受,当看到别人躲瘟疫似的表情,心里很难受。尤其是两个儿子长大后,在外地找到了工作,到了谈婚论嫁的年龄,我觉得不能再这样固执下去了。
其实,在韩玉娥的10年上访路上,她深深地感受到了来自镇政府的关怀和帮助。丈夫因为哮喘不能从事体力劳动,到了冬天只能窝在家里,几乎所有的重担都压在韩玉娥的肩上。考虑到她行动不便,镇里为其提供了一辆旧式电动三轮车作为代步工具,并为她办理了低保。逢年过节,镇领导总会带着米面等生活用品到家里探望,了解她的所思所想所盼。一次,在与镇干部的交流中,她透露出想以编织手工艺品来维持生计的想法。在得到大家的认可后,她从市里进了些毛线,并按着店家提供的图案自己动手编织。当她将这些精美的围巾、帽子拿到镇上后,很快被镇里的妇女们抢购一空。
初试成功,韩玉娥看准了手工编织这条创业之路。2012年秋天,她在县城租了一间不足10平方米的小屋。虽然狭小简陋,但那些精美的编织工艺品却将这座小屋装点得格外温馨。每天早上,韩玉娥便早早打开店门开始免费教授附近的妇女学习编织技艺。这样一来,不仅各色各样的毛线便成了她赚钱的商品,而且她编织的围巾、帽子、拖鞋因为样式新颖深受顾客的欢迎,每天来店里学艺、购物的人群不断。因为韩玉娥性格开朗,结识了许多好朋友,平日里家里有个土特产总会带过来和她一起分享。张任庄村妇女赵佩杰是韩玉娥的老相识,现在也成了她的“学员”,每天都要来店里讨教。赵佩杰说:“以前看到老韩时总是愁眉不展,现在天天都乐呵呵的,变得比原来都年轻了!”
此言不虚。白天,韩玉娥到店里和姐妹们一起编织。晚上,迷上了和儿孙们在电脑前视频聊天。儿子说:“老妈比以前年轻了!”如今,韩玉娥有了一个新的梦想:租一块场地扩大经营规模,广招学员免费学技术,共同编织自己的人生和梦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