鼎力打造国内知名的省属医院——河北联合大学附属医院跨越式发展纪实
环渤海新闻网专稿(邓春田宝东菖鹂李昊宇萍)河北联合大学附属医院(简称联大附院)作为唐山市惟一的省属医院,在近半个世纪的发展过程中,以创建本地区最具影响力、省内先进、国内知名的现代化、研究型大学附属医院为目标,科学管理谋发展,优质服务树品牌,不断发展壮大,实现了科学发展、跨越式发展。
目前,联大附院已成为集医疗、教学、科研、预防、保健、康复于一体的综合性三级甲等医院,并被原国家卫生部、世界卫生组织评为“爱婴医院”。
夯实基础建设提高医疗条件
多年来,联大附院十分重视医疗环境和条件的改善,不断夯实基础设施建设。2013年,该院建设的36422平方米外科住院楼正式投入使用,实现了内、外科病区的合理分区,切实解决了长期制约医院发展的“瓶颈”难题。
据了解,外科大楼设有河北省最大、设备最先进、功能最齐全的重症医学科,引进了目前国内最先进的自动升降、随意调整床头角度的多功能病床及多功能呼吸机、心电监护仪、除颤仪、注射泵及雾化泵等监护和治疗设备,标志着对重症患者的生命支持技术、整体医疗实力以及综合救治能力又上了一个新台阶;国内一流水准的“百级”“千级”层流手术室一应俱全,所有手术间均配备先进的麻醉机及各种监护设备,为各类高难度手术提供了充分的安全保证;住院病房集现代化、智能化、环保和节能型于一体,拥有先进的中央空调、中心供氧、中心负压和全天候热水供应,设有单人间、双人间等各类病房,以满足不同患者的需求,不仅大大缓解了床位和医疗资源不足的局面,也极大改善了患者住院条件。
强化队伍建设引进先进技术
如果说基础设施建设和高精尖设备是医院发展的保障,那么人才就是医院发展的不竭动力。近些年,该院开展了“修医德、强医能、铸医魂”主题实践活动,并将人才建设作为“强医能”的重要举措,建立健全了—整套有利于人才培养和使用的激励机制,为医院发展和学科进步注入了强劲动力。
注重人才培养。该院实行“外引内培”的形式,一方面,鼓励、支持医务人员“走出去”,到先进医院进修学习,不断提高业务技能;另一方面,坚持“引进来”,加强与国内知名学者及医院的横向联合,积极与北京各知名医院建立合作关系,并先后邀请了汪忠镐院士、李万德教授等国内知名专家学者来院进行学术指导和交流。目前,该院拥有正高级专业技术人员75人,副高级专业技术人员188人,具有硕士及以上学历的专业技术人员452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8人。
加强学科建设。不断加大对重点学科在人才、资金、设备、技术上的扶持力度,不断强化医院优势学科的建设力度。目前,该院共有国家级重点学科1个,省级重点学科1个,省级重点发展学科1个,省级医学重点学科5个,省级临床重点专科建设单位2个,省级重点专科培育单位2个,市级医学重点学科4个,市级医学重点发展学科8个。省级重点学科和省级医学重点学科数量位居唐山市前列。
打造特色医疗。本着“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原则,不断探索先进技术。比如,神经外科在我市率先开展了缺血性脑血管病的颅内外血管搭桥术、顽固性疼痛的脊髓背根入髓区切开术;骨外科在微创人工关节置换、人工关节翻修等方面处于省内领先水平;妇产科作为卫生部妇科腔镜培训基地,其腹腔镜手术治疗技高一筹……
推行人性服务和谐医患关系
对于一家医院来说,群众满意就是检验医院可持续发展的第一准则。为此,联大附院将让患者满意的理念渗透到医院的每个角落,有的放矢地不断加强推进工作力度。
走进这里,无论是在服务周到的门诊大厅,还是在洁净明亮的病房;无论是笑容可掬的医护人员,还是随处可见的温馨提示,都能让人感受到一种亲切和谐的氛围,感受到如沐春风般的关怀。而不断推出的一项项便民举措,更是从细节处下功夫,赢得了患者的信赖,温暖了患者的心。
温情服务。实行365天无假日门诊,大型设备仪器如CT、MRI等实现24小时接待病人,这在河北省尚属首例;在节假日减免挂号费,2013年减免费用达47万余元;开展电话、网络预约诊疗服务;实施检查结果互认制度;简化患者就诊流程,实行医卡通。
温馨服务。自2005年开始实行住院产妇分娩免费第一餐的举措;为体检患者提供免费早餐;设立陪检中心,将病重的住院病人临床检查交由经过专业化培训的陪检员负责,确保为患者提供周到、安全、无缝隙的护理服务。
温暖服务。在每个科室都开设了惠民病床,为部分经济上比较困难的患者及低保职工减免费用,2013年减免费用达5.8万余元;设立患者回访中心,建立了出院患者电话随访制度,向患者了解医护人员的服务质量、收集对医院的建议,并指导患者遵医嘱服药等。
优化资源配置打造医疗联合体
为实现医院快速、稳步发展,联大附院正在加快集团化建设步伐。即通过与不同级别医院的合作以及建立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形成以联大附院为龙头,县区医院为骨干,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基础,集医疗、预防、保健为一体的综合服务网,同时,探索建立公立医院与基层医疗机构分工协作机制,逐步实现基层首诊、分级医疗和双向转诊,提高基层医疗资源利用率。
如今,医疗联合体现已下设附属曹妃甸区医院、整形医院、东院区及3个卫生服务中心、16个社区卫生服务站,医疗市场份额不断扩大,发展空间空前广袤。
在建设过程中,该院围绕群众关心、关注的热点、难点,并结合合作医院的具体情况,开展了多种形式的合作,并建立了四种模式的区域医疗联合体,尝试构筑以区域性医疗联合体为基础的新型医疗服务体系,不断提升区域医疗服务水平,让基层群众就近享受到优质医疗资源和服务。其中,包括以入股方式进行合作的“曹妃甸区医院模式”、以引入社会资金方式合作的“煤医整形医院模式”、以托管方式合作的“安康医院模式”以及“社区医疗服务模式”。
在两年多的探索历程中,联大附院医疗联合体以分级医疗体系为核心、法人治理结构为基础、医保支付方式为纽带、信息共享技术为平台、学科发展模式为助力,朝着实现资源共享、服务基层、共同发展,造福百姓的宏伟目标奋力前行,并已初具规模。
“厚德、精益、创新、图强”是对联大附院近半个世纪励精图治谋发展的完美诠释,更是谱写更加辉煌篇章的原动力,将激励着全院职工勇立潮头、拼搏进取,为推动医院实现更好更快更大发展而奋斗。
|